核反應
名詞解釋
核反應是指入射粒子(或原子核)與原子核(稱靶核)碰撞導致原子核狀態發生變化或形成新核的過程。反應前後的能量、動量、角動量、質量、電荷與宇稱都必須守恆。核反應是宇宙中早已普遍存在的極為重要的自然現象。現今存在的化學元素除氫以外都是通過天然核反應合成的,在恆星上發生的核反應是恆星輻射出巨大能量的源泉。
此外,宇宙射線每時每刻都在地球上引起核反應。自然界的碳14大部分是宇宙射線中的中子轟擊氮14產生的。1919年英國的E.盧瑟福用天然放射性物質的α粒子轟擊氮,首次用人工實現了核反應。30年代初加速器的出現和40年代初反應堆的建成,為研究核反應提供了強有力的工具。已能將質子加速到5×10^5兆電子伏,將鈾原子核加速到約9×10^4兆電子伏,並能獲得介子束。高分辨率半導體探測器的使用,大大提高了測量核輻射能量的精度。核電子學和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從根本上改善了數據的獲取和處理能力。在過去半個多世紀裡,研究過的核反應數以千計,製備出了自然界不存在的放射性核素約2000種,發現了300餘種基本粒子,獲得了有關核素性質、核轉變規律、核結構、基本粒子以及自然界四種相互作用的規律和相互聯繫的大量知識。
定義
1
我們來分析一下「原文」中對「核反應」的定義:「原子核在其它粒子的轟擊下產生新原子核的過程,稱為核反應」.這個定義明顯是有一定局限性的,實際上描述的是另外一種原子核反應類型——原子核的人工轉變(包括重核裂變等)。
2
像鈾、釷和鐳這些放射性元素,原子核內的質子和中子可以連續地由高能排列變成低能排列,這就稱為「核反應」,釋放出來的多餘能量叫做「原子核能 [1] 」。
3
當用一定能量的入射核子去轟擊原子核時,由於兩者之間的相互作用而引起原子核的變化,這個過程稱為核反應.歷史上第一個人工核反應是1919年盧瑟福用天然放射源(釙Po)產生的。
4
所謂核反應,是指原子核受一個粒子撞擊而放出一個或幾個粒子的過程[1].在對其研究的過程中,實驗工作者常採用靜止的實驗室坐標系,進行數據的實際測量。
5
原子核反應及方程式原子核發生轉變的過程稱為核反應.書寫核反應方程的依據是反應前、後電荷數不變,質量數也不變。
參考文獻
- ↑ 【每日積累】漢字的概述?漢字的特點是什麼?,搜狐,2021-06-26
- ↑ 中國書法:一門古老的藝術!,搜狐,2018-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