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來自無憂文檔 的圖片

栱是中國古代建築一種獨特的結構--斗拱結構中的一種木質構件, 是置於坐斗口內或跳上與建築物正面平行的上彎弓形木。

目錄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栱

類型; 木質構件

宋代栱; 華栱、泥道栱、瓜子栱

清代的栱; 瓜栱、萬栱、廂拱

概念

立柱和橫樑之間成弓形的承重結構 。它與方形木塊縱橫交錯層疊構成斗栱,逐層向外挑出形成上大下小的托座,且兼有裝飾效果。

有斗有栱謂之斗栱,所以栱是斗栱的的基本構件之一。斗栱是中國古代傳統建築中獨具特色的構件系統,用木材做成,有斗有栱,榫卯尺度準確,合卯之後十分嚴密,層層疊落,十分美觀。通常大式建築都要有斗栱,如寺廟和各種殿堂等,而一般民房做斗栱的很少。

現存遺物以漢代為最早,已有矩形、曲線形、折線形以及曲線和折線混合型,大概到了唐代才統一樣式。宋代已有詳細規定其用材制度。

分類

宋代栱有五種,分別是華栱、泥道栱、瓜子栱、慢栱和令栱。華栱用於出跳,也稱抄栱、卷頭、跳頭等,即清式的翹;泥道栱用於鋪作的橫向中心線上,即清式的正心瓜栱;瓜子栱用於跳頭;慢栱施之於泥道栱、瓜子栱之上又稱泥道重栱;令栱用於鋪作里外最上一跳的跳頭之上和屋檐槫下,有時還用於單栱造之扶壁栱上。

而清代的栱,按大小分為:

瓜栱(短)、萬栱(中長)、廂拱:長

按所在位置分為:

正心栱:與建築物表面平行,在檐柱中心線上。如:正心瓜栱、正心萬栱。

外拽栱:與建築物表面平行,在檐柱中心線之外。如:外拽瓜栱、外拽萬栱、外拽廂栱。

里拽栱:與建築物表面平行,在檐柱中心線之內。如:里拽瓜栱、里拽萬栱、里拽廂栱。

部位

卯口:拱正中與翹或昂相交處

升托:拱兩端承托升子的部分

栱眼:卯口與升托之間下彎部分

栱彎:拱兩端下部彎曲處。清代《工程作法則例》規定,萬栱的栱彎由三段直線構成,瓜栱的栱彎由四段直線構成,廂拱的栱彎由五段直線構成。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唐韻》《正韻》居竦切《集韻》《韻會》古勇切,$音拱。大杙也。《爾雅·釋宮》杙大者謂之栱,長者謂之閣。

又栱斗,柱頭枓栱也。

又《集韻》渠容切,音蛩。義同。[1]

參考文獻

  1. , 360國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