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株林镇位于大别山南麓,蕲春县西北部。镇政府驻株林新街,人口41064人(2017年),面积147.43平方公里。1979年以来,株林镇经济社会发展迅速,重点培植了“优质稻、中药材、水产,畜牧”四大主导产业。古迹有毛家咀三角山老龙洞、笔架飞瀑、西周遗址、达城庙等,是鄂东著名的旅游胜地。[1]

目录

建制沿革

以株林河得名。1984年为株林区,下辖达城等乡。1987年撤区并乡,分设县辖株林镇、达城乡。1996年,株林镇面积83.4平方千米,人口2.5万人,辖株林、长塘、郭咀、豹子山、陈坝、黄泥塘、方冲、宋塘、矿山、街后、陈应城、桂花垸、石板岩、黄城河、泡桐树、夏典铺、铺头坳17个行政村;达城乡面积82.5平方千米,人口2.3万人,辖柏条铺、叶家咀、达城、榔木冲、湖塘角、许家山、亭子学、幕义畈、华河、姚家垸、下屋楼、唐店、华家畈、黄泥坳、会龙池、三角山、大旗山17个行政村。

2001年,撤销达城乡,并入株林镇。2004年,镇政府驻株林新街,人口51751人,面积165.2平方千米,辖新华1个居委会和株林、长塘、郭咀、豹子山、陈坝、黄泥塘、方冲、宋塘、矿山、街后、陈应垅、桂花垸、石板岩、黄城河、泡桐树、夏典铺、铺头坳、柏条铺、叶家咀、达城、榔木冲、湖塘角、许家山、亭子学、慕义畈、华家河、姚家垸、下屋楼、唐店、华家畈、黄泥坳、会龙池、三角山、大崎山34个行政村。

行政区划

辖村民委员会34个、社区居委会1个(株林、街后、姚塆、叶嘴、郭嘴、桂花塆、许家山、华河、华畈、方冲、大崎山、宋塘、陈坝、唐店、长塘角、会龙池、榔木冲、豹子山、慕义畈、下屋楼、陈应垅、柏条铺、黄泥塘、矿山、石板岩、黄城河、泡桐树、夏典铺、铺头坳、达城、湖塘角、亭子学、黄泥坳、三角山、居委会)。

地理环境

株林镇位于大别山南麓,蕲春县西北部。面积147.43平方千米(2017年),人口41064人(2017年),现辖34个村,1个居委会,338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4.2万亩,水面积0.68万亩,山林面积10.08万亩。境内花岗岩、蛇纹石、水电等资源丰富。

名人胜迹甚多,素有“痴仙里”之称。清代陈璞,字仰瞻,号痴仙,民间多称之“陈细怪”,其趣闻轶事在鄂东广为流传,被誉为“汉族的阿凡提”。福兴寨系太平天国将领陈玉成率兵所建,遗址大部分尚在。三角山乃鄂东四大名山之一,旅游景点达56处,集旅游观光、避暑休闲、宗教文化三位于一体,建有旅游宾馆。古迹有毛家咀西周遗址、达城庙、三角寺等,是鄂东著名的旅游胜地。

自然资源

株林镇矿产资源丰富,金属矿产有:磁铁、钛磁铁、钒钛磁铁、锰、铬、铜、铅、钼、金、银、锆等。非金属矿产有煤、白云石、蛇纹石、石英石、石灰石、钾长石、花岗石、等23种。其中石英石储量也比较多,含硅量达99.98%以上,品位居全国之冠;花岗石储量也很多,花色品种独特,已进入大量开采和加工阶段。

此外,还有大量的优质矿泉水资源。株林镇水产资源非常丰富,水产品有青鱼、草鱼、鲤鱼、鲫鱼、鲢鱼、鳜鱼、黄颡、虾、蟹、龟、鳖、鳝,以及莲、藕、菱、芡实、蒲草等。株林镇山清水秀,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水土肥沃,物产丰富,人杰地灵,水陆交通十分方便。蕴育着种类繁多且经济价值较高的水生动植物,渔业资源十分丰实,是湖北省重点淡水渔生产县之一,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2]

经济

1979年以来,株林镇经济社会发展迅速。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重点培植了“优质稻、中药材、水产,畜牧”四大主导产业,着力抓好了一批主导产业基地建设,大力扶持了一批种养大户,有力地推进了农村现代化进程。

乡镇企业围绕“石材、水电、建筑建材、铸造、加工”五大体系,盘活老企业,盘强新项目,使乡镇企业呈迅猛发展态势,如红石桥水电公司、亭子学的铸造厂、叶咀的加工业效益明显、市场看好。民营经济已有700余户个体工商户,近百家私营企业在唐店个体私营经济小区和株林大道民营经济小区安家落户。小城镇建设步伐快。

株林的中心集镇的建设基本完成“五化”任务,正趋于修编完善、树立形象的阶段;达城边贸“口子镇”的建设实现了四大配套,正着手以“文化、旅游”为主题的完善工作。

2000年,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4.04亿元,乡镇企业总产值实现了5.78亿元,财政收入为547万元,农民人平纯收入2027元。

2017年,全镇社会生产总值达12.6亿元,农业总产值达到4.3亿元,同比增长6.2%;工业总产值达到7.3亿元,同比增长22.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7.93亿元,同比增长15%;限上商贸企业完成商品零售额7.8亿元,同比增速21.8%。

社会事业

株林镇“十百千万”计划出自新农村建设主题调研活动。蕲春县委、县政府组织县农办、城建、交通等部门进村入户,调查了解民情民意。县委、县政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结合株林镇自然地貌千姿百态,农村情况千差万别等实情,实施“十百千万”计划。因村制宜创特色,典型引路抓示范。向桥乡桥上垸村针对农户居住分散,采取政府引导、村组补贴、搬迁式移民等举措,在统一规划和农户自愿的前提下,24户农民依山就势,集中建房,形成农民别墅小区。针对蕲春地形多样,按照“一村一个景,一垸一幅画”的要求,先后在湖区、平畈、丘陵、山区等不同地貌上建成雨湖、九棵松、方桥等10个特色典型示范村。立足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区分层次,分类指导,唱响中心村、文明村、小康村建设三部曲,逐步推进新农村建设。该县通过老垸改造和搬迁式移民,在山区建设20户以上,丘陵、平畈建设50户以上“中心村”;以此为台阶创建文明村和小康村。

为落实“十百千万”计划,加大政策支农和投入力度,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县国土、城建、电信、文电等部门减免、降低办证等收费标准,对改灶、改厕的农户给予政府补贴。170家县直单位与对口援助驻点村掀起“城乡手拉手,合力建“三村”的热潮。[3]

旅游景点

株林镇所辖地区旅游景点甚多,其中福兴寨系太平天国将领陈玉成率兵所建,遗址大部分尚在。三角山乃鄂东四大名山之一,旅游景点达56处,集旅游观光、避暑休闲、宗教文化三位于一体,建有旅游宾馆。

三角山天然石洞引人入胜。主峰东南有老龙洞,进洞口上镌“松结龙源”四字,出洞口下刻“津液龙涎”四字。洞内有三泉,其间烟云出没,当地人常据此预测阴晴。令人惊奇的是龙洞的泉水象海水一样,一日分子时和午时两次涨潮,故有“子午泉”之称。

涨潮时,随泉水溢出的泡沫中,夹杂芦苇的残渣,更为龙洞增添了神秘的色彩。此外,乌龟洞、碧仙洞、月亮洞、菩萨洞、桃花仙洞都有独特的传奇故事。

三角山宗教兴盛,宗教活动场所较多,是信男善女朝佛的乐土。名山古寺,交相辉映。其中最负盛名的是紫云禅寺、金轮寺、龙洞寺,是鄂东地区重要的宗教活动中心。紫云禅寺始建于唐太宗贞观三年,有1370年历史。传说祖师开山之时,有紫云萦绕山峰,故名紫云寺。此外,还有白云庵、天然庵、慈姑堂、五丰庵、观音阁、清风客等宗教寺观。据史志载,兴盛时期三角山曾有“道人八百,和尚三千,游者如朝,朝者如市”的盛况。[4]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