檉柳 (中藥)
檉柳 (中藥) |
檉柳,中藥名。其別名:垂絲柳,西河柳,西湖柳、紅柳、陰柳;蘿藦科、檉柳落葉小喬木。檉柳的嫩枝葉是中藥材,產於中國各地,鮮用或干用。檉柳枝條細柔,姿態婆娑,開花如紅蓼,頗為美觀,常被栽種為庭園觀賞植栽。
可用於痘疹透發不暢或疹毒內陷,感冒,咳嗽,風濕骨痛。
目錄
基本信息
目錄
1 生理特性
2 產地
3 藥用部位
4 炮製方法
5 性味
6 歸經
7 功效
8 主治
9 用法用量
10 使用注意
11 相關論述
生理特性
喬木或灌木,高3-6(-8)米;老枝直立,暗褐紅色,光亮,幼枝稠密細弱,常開展而下垂,紅紫色或暗紫紅色,有光澤;嫩枝繁密纖細,懸垂。花期4-9月。耐高溫和嚴寒;為喜光樹種,不耐遮蔭。能耐烈日曝曬,耐干又耐水濕,抗風又耐鹼土,能在含鹽量1%的重鹽鹼地上生長。深根性,主側根都極發達,主根往往伸到地下水層,最深可達10m余,萌芽力強,耐修剪和刈割;生長較快,年生長量50-2000px,4-5年高達2.5-3.0m,大量開花結實,樹齡可達百年以上。其喜生於河流沖積平原,海濱、灘頭、潮濕鹽鹼地和沙荒地。
產地
遼寧、河北、河南、山東、江蘇(北部)、安徽(北部)等省。
藥用部位
檉柳科植物檉柳的乾燥細枝嫩葉。
炮製方法
除去老枝及雜質,洗淨,稍潤,切段,曬乾。
性味
味甘、辛,性平。
歸經
歸肺、胃、心經。
功效
疏風,解表,透疹,解毒。
主治
用於風熱感冒,麻疹初起,疹出不透,風濕痹痛,皮膚瘙癢。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0-15g;或入散劑。外用:適量,煎湯擦洗。
使用注意
麻疹已透及體虛汗多者忌用。
相關論述
①《本草經疏》:「赤檉木,近世又以治痧疹熱毒不能出,用為發散之藥。《經》曰,少陰所至為瘍疹,正劉守真所謂諸痛癢瘡瘍,皆屬心火之旨也。蓋熱毒熾於肺胃,則發癍疹於肌肉間,以肺主皮毛,胃主肌肉也。此藥正入心、肺、胃三經,三經毒解則邪透肌膚,而內熱自消,此皆開發升散,甘咸微溫之功用。同石膏、知母、薄荷、荊芥、玄參、牛蒡子、麥門冬、竹葉、連翹、黃芩、甘草之屬,治癍疹發不出,或雖發不透,如熱甚毒熾,舌生芒刺,大渴譫語,癍色紫黑者,加入三黃石膏湯內大效。」
②《本草匯言》:「檉柳,涼血分,發痧瘩,解痧毒之藥也。古雲痧瘩,即今之瘄疹也,宜苦涼輕散之劑,則出而解。此藥輕清升散,開發瘄毒,如瘄毒內閉不出,或出之甚多,難於解退,或解退後熱發不止,或喘嗽不消,肌肉贏瘦,致成瘄疳、瘄勞者多有之,以此煎湯代茶,日飲,瘄疹諸疾,漸自消減矣。與桔梗、甘草、牛 蒡子同用更善。」[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