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檸條豆象類屬:鞘翅目、豆象科

目錄

形態特徵

檸條豆象成蟲呈橢圓形,長3.5~5.5毫米,寬1.8~2.7毫米。成蟲羽化盛期稍後於檸條開花盛期,即在檸條70%已形成嫩莢時。成蟲飛翔力較強,不斷用頭管插入花管吸取蜜汁並取食萼片或嫩葉補充營養,因此它既是種子害蟲又是食葉害蟲。

發生規律

此蟲在該縣一年發生一代,以老熟幼蟲在種子內越冬。翌春化蛹,5月上、中旬羽化、產卵,5月下旬孵出幼蟲,8月中旬幼蟲即進入越夏過冬期。有的幼蟲還有滯育現象,長達2年之久。成蟲羽化盛期稍後於檸條開花盛期,即在檸條70%已形成嫩莢時成蟲飛翔力較強,行動迅速,遇驚即飛。成蟲白天棲息於陰暗處,傍晚飛出活動,不斷用頭管插入花筒吸取蜜汁,並取食嫩葉作為補充營養,因此,它也是一種食葉害蟲。成蟲羽化2~3天後交尾、產卵。雄蟲壽命7~8天,雌蟲8~10天,最長17天。卵散產於檸條果莢,果莢有卵3~5粒,最多達10粒。卵期10~15天。幼蟲多從卵殼下部鑽入果莢內,蟲道為直孔。幼蟲多從種臍附近蛀入種子危害。幼蟲共5齡,1頭幼蟲一生只危害1粒種子。[1]

分布與危害

檸條因其抗逆性強、極耐乾旱成為山西省河曲縣退耕還林工程和三北防護林工程的主要栽植樹種。但由於造林模式單一、管理粗放等原因,近年來隨着檸條面積的不斷增加,檸條豆象的發生也逐年嚴重,極大影響了檸條種子收穫和林木自然更新。為此,筆者研究探索了山西省河曲縣檸條豆象的危害特點及成因,提出了綜合防治對策及措施。

1.該蟲主要在5~7月間蛀食檸條種子,被害種子的種皮呈黑褐色,表面多有小突起,常有膠液溢出。種子採收後在陽光下曝曬時,常見有帶蟲種子向上跳動。據調查,近幾年檸條豆象幼蟲危害該縣檸條莢果和種子,莢果被害率達20%~35%,種子被害率達10%~25%。被害種子的胚多數被破壞,大部分只留光殼,喪失發芽力。   

2.由於該縣90%的檸條林地為純林,樹種的單一,使林內生物種類貧乏,生物間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的平衡作用不能很好發揮,加之近年管理粗放,生長多年的檸條林未平茬更新復壯,致使抗蟲能力逐漸下降,導致檸條豆象的發生純林重於混交林,疏林重於密林,未平茬林分重於平茬林分。[2]

防治方法

根據檸條豆象的發生規律及危害特點,堅持「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進行綜合防治,經多年的實踐對比,筆者認為採用帳幕熏蒸及成蟲羽化高峰期防治效果明顯。具體措施如下:   

1.帳幕熏蒸。通過採用不同藥量、不同時間、不同溫度磷化鋁熏殺檸條豆象的實驗,結果以每立方米用10~12克磷化鋁、溫度在15℃左右、熏蒸48~72小時,殺蟲效果良好,殺蟲率可達85%以上。   

2.5月上中旬開花盛期即成蟲羽化高峰期選用50%馬拉硫磷乳油1000~1500倍液在林內超低量噴霧毒殺成蟲,殺蟲率可達80%以上,也可採用燈光誘殺成蟲;5月下旬用50%殺螟松乳油500倍液毒殺幼蟲和卵,效果良好。   

3.種子處理:因受蟲害的種子輕,可用風扇或簸箕選種,再用10%鹽水浸選,撈去漂浮種子,集中燒掉;種子入庫前,用25%敵百蟲粉劑拌種,種子與藥劑的重量比為400∶1,拌種均勻後裝袋庫存。   

4.嚴把產地、調運檢疫關。帶蟲種子未經熏蒸處理禁止調出調入,杜絕害蟲傳播蔓延。   

5.多營造混交林,適時平茬復壯,提高林分抗蟲力。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