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染色體工程按設計有計劃削減、添加和代換同種或異種染色體的方法和技術。也稱為染色體操作。染色體工程一詞,雖然在20世紀70年代初才提出,但早在30年代,美國西爾斯(E.R.Sears)及其學生就已開始研究。它不僅在改良植物的遺傳基礎培育新品種上受到重視,而且也是基因定位,和染色體轉移等基礎研究的有效手段。

目錄

參考

用染色體工程獲得的小麥附加天藍冰草的異附加系抗稈銹和葉鏽病;冰草染色體替代的小麥染色體3D的異代換系能抗15種稈鏽病生理小種;有黑麥6R的小麥異代換系抗白粉病;還有小偃6號是具有兩個偃麥草染色體的小麥易位系,能抗各種鏽病、耐乾熱風、豐產,已在生產上大面積推廣應用。表明染色體工程在培育抗病新品種上有重要意義。[1]

介紹

植物染色體工程的基本程序是人工雜交,細胞學鑑定,在雜種或雜種後代中篩選所需要的材料。以普通小麥為例,常用的材料如下:單體與缺體系統;三體系統;異附加系;異代換系;易位系。

蛋白質工程由於蛋白質工程是在基因工程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在技術方面有諸多同基因工程技術相似的地方,因此蛋白質工程也被稱為第二代基因工程。

育種意義

應該說只有成對存在的才有可能稱為同源染色體(也不能確定,還有可能是姐妹染色單體),如果不是成對存在,根本談不上判斷其是否是同源染色體。

定義: 形態、結構、遺傳組成基本相同和在減數第一次分裂前期中彼此聯會(配對),並且能夠形成四分體,然後分裂到不同的生殖細胞的一對染色體,一個來自母方,另一個來自父方。一般在同源染色體上有相同的基因座位,因此是二倍體細胞中的基因都有兩份。

同源染色體(homologous chromosomes)有絲分裂中期看到的長度和着絲點位置相同的兩個染色體,或減數分裂時看到的兩兩配對的染色體。同源染色體一個來自父本,一個來自母本;它們的形態、大小和結構相同。由於每種生物染色體的數目是一定的,所以它們的同源染色體的對數也一定。例如豌豆有14條染色體,7對同源染色體。同源染色體上常含有不同的等位基因,減數分裂時又進行了交換並隨機地分配到不同的性細胞中去,這對於遺傳重組有重要意義。

在生物體的有性生殖過程中,有性生殖細胞是通過有絲分裂的一種——減數分裂形成的。在減數分裂的分裂間期,精原細胞的體積略微增大,染色體進行複製,成為初級精母細胞。複製後的每條染色體都含有兩條姐妹染色體,這兩條姐妹染色單體並列在一起,由同一個着絲點連接着。分裂期開始後不久,初級精母細胞中原來分散存在的染色體進行配對。而在減數第二次分裂過程中不存在同源染色體。[2]

區分同源染色體與姐妹染色單體:姐妹染色單體是由一個着絲點連着的並行的兩條染色單體,是在細胞分裂的間期由同一條染色體經複製後形成的——由一條染色體複製形成的兩條子染色體不是同源染色體,因為它們儘管形狀大小相同,但它們並非一條來自父方、一條來自母方。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