柄斗石櫟
柄斗石櫟文獻來源:Lithocarpus pakhaensis A. Camus(1947)(1949)(1952-54); 徐、任(1976)*.[1]
描述字段:喬木,高達20米。小枝纖細無毛。葉薄,皮紙質,長橢圓形或長卵狀橢圓形,長7-10厘米,寬2.5—4厘米,頂端漸尖或尾尖,基部楔形,全緣,兩面無毛,葉面側脈不明顯,背面凸起,8-12對,褐色,二次側脈不明顯;葉柄長約1厘米,纖細,無毛。果序長約7厘米,總苞單生。殼斗盤形,有顯著柄,直徑約1.8厘米,包堅果基部;苞片三角形,稀疏,無毛皮成5—6個不甚明顯的同心環。堅果寬卵形,高徑均約2厘米,無毛,果臍內凹,深1-2毫米,徑約1厘米。
分布及生境:產屏邊海拔1400米濕潤密林中。雲南新記載。原產越南。
石櫟(拉丁學名:Lithocarpus glaber (Thunb.) Nakai)[1],別名為柯、白楣樹、椆木等,俗名為青剛櫟,是殼斗科柯屬喬木,《IUCN紅色名錄》無危物種(LC)。
石櫟高達15米,葉革質或堅紙質,倒卵形、倒卵狀橢圓形或長橢圓形;小枝、幼葉柄、葉下面及花序軸均密被灰黃色短絨毛;果橢圓形,被白霜;花期9-10月,果期翌年9-10月。產於秦嶺南坡以南各地,日本南部也有分布。坡地雜木林中,陽坡較常見。海拔約1500米。適作家具,農具等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