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梘塘鄉位於全州縣城以南,鄉政府駐地石沖門距縣城僅6公里,省道20162線貫通全境。全鄉總面積123平方公里,耕地面積3.01萬畝,其中水田 2.03萬畝,旱地0.98萬畝。轄江東、高峰等12個村委3.1萬人,近幾年通過鄉黨委、政府的不懈努力,基本實現了村村通公路、村村通電話,交通、通訊十分便利。梘塘鄉擁有聞名區內外的人文景點--珠塘"語錄山",建於清代的"孝子牌坊";蘊含着大量的錳礦、方解石、大理石、黑白根等礦產資源:全鄉主要經濟作物有:葡萄、大蒜、香瓜、"聖女果"、布朗李、油桃等,其中葡萄、大蒜、香瓜堪稱"梘塘三寶"。[1]

目錄

建制沿革

清代屬恩德鄉,民國22年(1933年)為恩德區永康鄉,31年屬金屏鄉。

解放初,禹城郊區。

1950年3月設梘頭區。

1952年稱二區。

1959年4月併入城郊公社。

1961年屬城關區的屏山公社和梘塘公社。

1962年7月稱梘塘區。

1968年撒區為梘塘公社。

1984年改為梘塘鄉至今。鄉政府駐地石沖門。

行政區劃

梘塘鄉轄安德、江東、高峰、梘頭、珠塘、土橋、金山、芳塘、昌鄭、棠蔭、金屏、塘福12個村委會。[2]

經濟狀況

梘塘葡萄引種於1990年:品種以巨蜂葡萄為主,現全鄉種植面積已達6500畝,以芳塘村規模種植為主,是梘塘乃至全縣聞名的"葡萄村",年產葡萄8000噸。梘塘葡萄採取果實套袋技術,單果碩大、含糖分高、無農藥污染,深受銷售商的青睞。每年7月是葡萄上市的旺季,全鄉葡萄日銷售量最高可達20噸。

梘塘大蒜種植歷史比較悠久,種植品種主要有獨蒜、二月蒜、三月蒜等。全鄉年種植6000畝(主要分布在江東、高峰、昌鄭、金山等村委),年產蒜苗3000噸,蒜頭4000噸。梘塘大蒜(蒜苗每年3-4月上市,蒜頭5月上市)品質優良,以獨特的香、辣、脆聞名區內外,素有"皇帝女"之美譽,遠銷港澳台地區及日本。經專家驗證,梘塘大蒜含有人體所需的10多種微量元素,經常食用有順氣安神、防病抗癌之功效。

每年的6-7月是梘塘香瓜上市的旺季,梘塘香瓜以其外形美觀、香脆可口而聞名。全鄉每年種植香瓜800畝,出產香瓜500噸。

2003年梘塘鄉新一屆黨委、政府以發展"郊區型"經濟為目標,加大農業結構調整力度,全面實施農產品品牌戰略,引導農民建立名優水果蔬菜種植示範點,以"點"帶"面"推動全鄉農村經濟的發展。全鄉已建立"聖女果"西紅柿、"宮廷果"、"美人指"葡萄等名優水果蔬菜種植示範點11個。[3]

社會事業

全州縣梘塘鄉利用緊靠縣城的區位優勢,大搞農業綜合開發,突出郊區型經濟發展,走種植名特優水果、蔬菜之路,大力發展葡萄、香瓜、小番茄等特色產業,其中小番茄(聖女果)產業是該鄉農村經濟發展的新亮點。

鄉黨委、鄉政府領導非常重視特色產業的發展,十分注重依靠科技進步提升特色產業層次。針對小番茄產業種植中日漸凸現的栽培品種、栽培技術、產品銷售等問題,鄉黨委、鄉政府及時組織農業科技人員開展小番茄品比試驗和高產栽培技術攻關,廣大農業科技人員勇於探索,細緻觀察,認真開展科技試驗示範,於2005年成功篩選出"台蔬11號"、"亞蔬11號"等高產優質小番茄品種,探索了小番茄從播種育苗到移栽定植、田間定枝上架管理、病蟲防治、以及科學配方施肥等整套高產栽培技術,有效地解決了小番茄因果實開裂造成商品率低、因肥水管理跟不上與病蟲害防治不力造成產量低等問題。2006年、2007年大面積示範推廣,再獲成功,大幅度地提高了小番茄產量與品質--平均畝產從2004年的2300公斤提高到2007年的4000公斤,有效地增加了農民收入。同時,積極組建科技信息網絡節點站,通過網上發布農產品供應信息,促進產品銷售,解決因信息閉塞而銷售難的問題。

2008年,鄉黨委、鄉政府將"依靠科技進步,做大做強小番茄產業"作為繼續解放思想大討論、為民辦實事的具體體現,及時組織力量引種"台蔬11號"和"亞蔬11號"等小番茄優良品種、舉辦小番茄高產栽培技術培訓班、以及現場技術指導,全鄉成功種植以台蔬11號為主要品種的小番茄2000餘畝。自6月份以來,就有大批聖女果採摘上市,果型橢圓,果色鮮紅均勻,果實營養豐富口感好,預計2008年全鄉將生產優質聖女果800萬公斤以上,平均單產將超過去年,最高單產將在5500公斤以上。同時,通過網上發布聖女果供應信息,自6月中、下旬以來廣州、長沙、南寧、來賓等外地老闆坐鎮該鄉搶購聖女果,該產品產量高又好銷,老百姓個個喜笑顏開,都說"全靠鄉黨委、鄉政府幫我們引來了好品種、帶來了好技術、招來了外地收購老闆,我們種植小番茄心裡踏實" 。

根據聖女果的生長特性,果實可一直採摘到11月份。在農業技術幹部的指導下,農友們正在抓緊採摘後的肥水管理和病蟲防治,以奪取小番茄中後期的豐收。[4]

風景名勝

語錄山

廣西全州縣梘塘鄉珠塘村有一個小石山,人稱"語錄山",山上刻有毛主席語錄和名人浮雕。作者是一個農民叫蔣濟渭。二十幾年來他一人獨居,不與人語,每日在小石山上鑿刻不已。近些年常有遠近聞訊者紛至全州珠塘,欲變虛聞為實見,一睹那座"語錄山"和那位鑿石山上的老人。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