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镇双龙村
枞阳镇双龙村是在2005年3月份由龙窝和石龙两个贫困村合并而成,坐落县城长江东出口,距县城大约5公里,巍巍长江大堤围绕全村东西南三方,号称“两圩一赛”,人均不足三分地。全村辖40个村民组958户3454人,其中党员75人,村集体经济相当薄弱,农民主要种植棉花、蔬菜等。[1]
中文名: 双龙村
主要种植: 棉花、蔬菜
成 立: 2005年3月
目录
发挥推动发展作用,保增长
创新基层党组织的设置方式,为党员创业和农民致富搭建平台。党的组织形式与工作方法,是依据党所处的内外环境和党的政治任务来决定的,必须具有一定限度的灵活性。因此,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设置方式必须与党在农村的新任务和工作需要相适应。为适应农村经济集约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的新形势,利用现有农村党组织之间在人力、资源等方面存在的互补性,农村基层党组织可考虑创新组织设置的方式,实行“支部+协会”、“产业链上建支部”、按经济区域设置党组织、“村村联建”党组织和“村企联建”党组织等组织设置创新模式,架起农民与政府、农民与企业、农民与市场的桥梁,实现基层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的相融互动,逐步形成基层党组织引领农民增收新模式,带领农户发展经济、增收致富。服务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不少企业订单减少,工厂停工,生产经营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为及时支持帮助企业积极应对和化解当前的困难,农村基层党组织应坚决贯彻落实有关针对企业的优惠政策和帮扶措施,为企业提供上门服务,为企业献计献策、无私奉献,确保企业真正享受到相关的优惠政策。同时,在民营企业积极开展非公经济党建活动,在优秀员工中发展党员,在企业中培植党组织,使党组织和企业同步发展壮大,实现多赢、共赢。引进人才,发展党员,使党员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中起模范作用。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出现了农民工返乡潮,他们带回的不仅仅是多年积累的资金、技术,还有开拓的视野、开放的观念和敢创敢试的精神;部分技校、中专和大学毕业生由于受到严峻的就业形势的影响暂时找不到工作,他们有知识、有朝气、有活力;再加上企业倒闭后分流出部分人,他们多半拥有管理知识和熟练技术。在城市人才已经相对饱和的情况下,农村依然有较大的空间吸引这些剩余的人才。为此,农村基层党组织要抓住机遇,拓宽视野,打破过去仅限于从本乡本土选拔乡村干部的做法,打破城市与农村的地域界限和农业人口和非农人口的身份界限,打破农业与工商业的产业壁垒,“不拘一格选人才”。在挖掘培养乡村本土人才的基础上,采取社会化的选拔机制,注重从农村致富带头人、退伍军人、回乡青年、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大中专毕业生中培养选拔村干部。另外,善于把组织资源与农村经济资源对接起来,发挥集体优势和政治优势,鼓励农村党员带头学习技术和经营管理知识,带头闯市场,成为致富能手,使党员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对于农村致富能手中的优秀分子,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培养入党积极分子,为党组织输入新鲜血液。通过以上途径使农村基层党组织成为农村优秀人才的储备库和集聚地,为农村经济发展开发和储备人才资源。
村务
双龙村“三保”要求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作用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是当前党和国家工作的大局,是中央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确保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提出的重大任务。作为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农村基层党组织要拓宽思路,更好地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为实现“三保”目标作出积极贡献。
视频
美丽乡村行双龙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