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鸿万
林鸿万男,中国牧师,宋尚节在《我的见证》一书中,记述当年他大概五六岁时(1909年)林鸿万牧师主持复兴聚会的情形:“牧师的讲题是橄榄山下客西马尼园中的耶稣。他讲得活龙活现,描摹得入情入理,使会众听得心神向往。我真怕去回忆,却偏使我常常回想到当年的情景。记得林鸿万牧师当年所讲的那些话,一声声,一句句,犹如一枝枝的利箭,向听众的心坎射着,镌上斑驳陆离的伤痕。……来赴会的听众,不仅是兴化本地人,陆续由厦门、福州、各华南区会都派代表前来。感谢主,每个代表来赴会后,都得着了丰盛的的生命,一回到自己的地方,他们的本地教会也因他们的复兴而复兴。甚至有代表来自太平洋彼岸的美国。也许有人怀疑我说诳话,不!事实确乎是如此。”
目录
简介
“一九○九年四月九日早上,林鸿万牧师讲道,听的人受感动,不禁泪下沾襟,信徒为了教会的复兴,在下午禁食祷告的有三十多人。当日晚上,林鸿万再讲道时,在圣灵作工下,信徒纷纷认罪,并彻底对付罪,交出不洁净的财物。” “由于拥来听道的人众多,临时支搭了一座可容三、四千人的帐幕,但参加聚会的人则多达五千人。”
林鸿万牧师在受难节讲道所带动的兴化大复兴,引发了他一生的异象与祈祷。宋尚节在他日记中写道:” 在我生命中,最愿意追忆的是那年的奋兴会,会中撒的善种,会后蔓延到各处,开出花,结出生命的果子。我时常祷告,希望五旬节的圣灵,也在我主领的聚会场所工作,光景如一九○九年兴化的奋兴会一样。”
牧师
牧师,新教多数宗派中的主要教职人员。拉丁文作pastor(牧羊人)。《新约》[1]中以牧人喻耶稣,以羊群喻教徒,所以新教用牧师称呼主持教务和管理教徒的教牧人员。
新教各派认为每个信徒都可凭借自己的信仰与上帝直接相通,教职人员只是引导教徒走向基督的“引导人”,而非“中介人”。在实行长老制的教会中,牧师由地方会众选举产生,与长老共同组成各级大会、堂会或区会,并为该会的主持人。在实行公理制的教会中,牧师为各独立自主的堂会的教务负责人,由信徒直接民主选聘产生。在实行主教制[2]的教会中,牧师(圣公会译为“会长”)的职位介于主教与会吏之间。
参考文献
- ↑ 圣经旧约新约介绍,学时网,2016-04-21
- ↑ 主教制、长老制、公理制、家长制、无政府主义制的简要区别,个人图书馆,2019-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