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当镇
板当镇,隶属于贵州省安顺市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面积221.76平方千米(2017年) ,耕地面积95507亩,水资源较为丰富,共有孤岛23个,集发电、旅游、灌溉于一身。[1]
中文名板:当镇
行政区类别:镇
所属地区:贵州省安顺市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
面 积:221.76平方千米(2017年)
人口数量:29647人(2017年)
目录
基本信息
板当镇是贵州省安顺市紫云县所辖的一个镇,位于紫云自治县东北部,镇政府驻地距县城36公里。东与长顺县云盘乡、鼓扬镇接壤,南邻水塘镇,西连松山镇、猫营镇,北靠坝羊乡,309省道贯穿全境。全镇总面积221.76平方千米(2017年),辖25个行政村,289个村民组,29647人(2017年)。现有耕地面积25462亩,其中:稻田12849亩,占耕地面积的50.5%,旱地面积12613亩,占耕地面积的49.5%,农业人口人均耕地0.6亩。全镇粮食生产以水稻、玉米为主。
自然条件
板当镇属本县东北部温暖湿润农作物两熟区,地貌主要以丘陵和低中山丘陵为主,地质构造和岩溶发育强烈,地层破碎,土壤主要以水稻土为主。全镇海拔多数在915-1337mm之间,大部分地方海拔在1000-1300m之间,年平均气温15.6-16.0℃,年总积温5600-5700℃,年日照时数1252小时,年降雨量1250-1400mm,全年无霜期287天。气温适中,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光照较好,热量丰富。天然的地理环境,为发展各种经济、种养殖业提供较好的自然优势。
农业资源
全镇总面积221.76平方千米(2017年),耕地面积95507亩,其申:水田面积是17874亩,旱地面积12633亩。现有非耕地21.6万亩,可利用荒山、荒坡13.6万亩,其中宜林荒山4.6万亩,宜牧草坡9.1万亩,非耕地资源丰富,有利于农林牧综合开发。
板当镇境内有适宜种植茶叶土地面积4万余亩,从1999年开始从事茶叶种植,到2010年底,全镇共有优质茶园总面积5500余亩,可采摘茶青面积4300亩。板当镇茶叶开园时间较安顺市所有茶场提前半月以上,可谓安顺第一壶,全省第二壶,茶农和茶场经济效益有较为可观的前景。
烤烟和苡仁米是板当镇主要经济作物,板当镇的烟叶收购量曾达到220万斤,居全市前列,而硐口村是中国西南地区最大的苡仁米生产加工集散地,每年经硐口生产、加工销售的苡仁米达5000余吨,鼎盛时期曾达到8000吨,产品远销香港、新加坡、韩国等国家和地区。
经济发展
我镇硐口村位于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西北部,482县道贯穿全村,现有人口652户2843人,90%以上农户居住在公路两侧,交通极为便利。全村地势相对平坦,以土坡居多,自然条件优赿,适于规模农业种植。
上个世纪70年代,硐口村开始种植苡仁米,且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到1990年以来,农户开始大规模种植,种植区域以硐口为中心辐射周边村组,平均每户种植5亩以上,少数农户种植20-30亩,仅硐口一个村,苡仁米种植最多时达到5000亩,当时,硐口村放眼望去满山遍野都是苡仁米。1998-2000年,当地成为远近闻名的苡仁米集散地,年吞吐量达5000吨,产品经粗加工后主要销往广州、大连、四川、湖南、台湾、韩国等地,硐口村成为远近闻名的苡仁米集散地。
2000年以后,由于市场经济变化,苡仁米市场出现疲软,供大于求,苡仁米销路不畅,价格大幅降低,种植面积急剧减少,农民的积极性受到极大打击,硐口村苡仁米种植业陷入史无前例的低谷。
2006年,随着外地需求量的增加,销路又重新打开,种植面积逐渐回升。结合苡仁米市场的复苏,板当镇党委、政府提出“茶叶上山,苡仁米下田”的产业发展思路,积极推动苡仁米规模化种植。时至今日,据统计,硐口村种植面积超过4000亩,单户种植20亩以上近百户,年销售量在3000吨以上。
当前,板当镇将硐口村苡仁米规模化种植向全镇条件适宜的行政村铺开,力争种植面积达到15000亩,并积极开发苡仁米产品深加工系列,致力将苡仁米产业做大做强,将这一特色产品打造成为板当镇又一特色品牌。
水资源
镇境内河流纵横,水资源较为丰富,座马河、板当河汇集处的黄家湾电站位于省级风景名胜区格凸河上游,属珠江流域,红水河水系。该赴水流湍急,水面较宽,通过具有较高资质的设计单位实地测设,在黄家湾设一大坝,建五大型发电站,可形成黄家湾水库面积31平方公里,容量2.7亿立方米;水域航程28程公里,共有孤岛23个,集发电、旅游、灌溉于一身。镇政府所在地有一优质水源,年可产优质矿泉水1921万瓶,现建有纯净水厂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