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板廟鎮是四川省巴中市平昌縣通過「撤鄉設鎮」而設立的一個鎮。2015年1月19日,川府民政〔2015〕3號批覆同意巴中市撤銷板廟鄉,設立板廟鎮,轄原板廟鄉所屬行政區域,鎮人民政府駐望京商貿大街109號。

板廟鎮位於平昌縣東南邊緣,東與達州北山、梓桐鎮接界,南與江陵、元石鄉相鄰,西與江口鎮接壤,北與雲台鎮毗鄰。因明代遺留下來的一座木板廟子和幾家店子而得名「板廟場」。全鎮人文歷史厚重,旅遊景點奇多,民風淳樸,熱情好客,是紅軍時代著名將軍朱兆林的故鄉;境內有川陝革命蘇區戰鬥遺址和佛教名勝「紅雲台」,海拔960米,壁立千仞,高聳入雲,故平昌有「天生紅雲台,鐵打巴靈寨」之說,有三國遺蹟張飛夜過巴州的「馬蹄關」,有清代中期崖葬懸棺,有民間傳說故事「殘包墳」等,星羅棋布,引人入勝。

全鎮境內有主幹道路三條,經板(廟)紅(雲台)路到縣城28公里,經省道s101線板(廟)雙(柏樹)路到縣城僅13公里,距巴達高速青鳳出口僅8公里,交通十分便利。

四川省平昌縣第十三次黨代會報告明確提出把板廟鎮建成縣城副中心。

2020年5月25日,四川省人民政府關於同意巴中市調整通江縣、平昌縣部分鄉鎮行政區劃的批覆(川府民政〔2020〕4號):撤銷青鳳鎮,將原青鳳鎮和原元石鎮柏埡村所屬行政區域劃歸板廟鎮管轄,板廟鎮人民政府駐板廟社區望京商貿街228號。[1]

目錄

歷史沿革

板廟場鎮始建於雍正二年(1724年),已有280年的歷史,並先後於一九三三年建立蘇維埃基層政權,一九五O年建立鄉人民政府至 今。幅員面積120.5平方公里,平板公路貫通後距縣城僅13公里 。

1993年7月,經國務院批准成立巴中地區,從原屬達縣地區管轄的巴中、平昌、通江、南江四縣分出,歸巴中地區,轄通、南、巴、平四縣,板廟鎮隨平昌縣歸屬巴中地區管轄。

板廟鎮幅員面積41.54平方千米,距縣城17公里,共有10個行政村,58個農業社,總人口7495人(2017),2014年脫貧90戶346人、2015年脫貧104戶395人、2016年脫貧134戶370人、2017年脫貧145戶419人、2018年脫貧226戶574人。共有3個貧困村(板子廟、大石、白石)。

大石童話小鎮

目 前,板廟鎮累計發展產業6500畝,其中大石村發展特色水果產業2000畝、康坪村發展中藥材產業1500畝、龍王、石橋、望山、涼水4個村發展藍莓產業3000畝,建設規模產業園2個。

全鎮累計新建易地扶貧搬遷聚居點4處,累計聚居69戶213人,開辦「農民夜校」10個,共有夜校老師48人,累計舉辦培訓課程25堂,參訓人員2000餘人。

2018年4月21日,平昌縣大石村童話小鎮正式開園納客。

地理氣候

板廟鄉屬四川盆地盆北中切割低山地形,平均海拔800 余米,最高峰位紅雲台,海拔982米,另有望京山海拔952米。由於海拔較高,地勢陡峭,平均氣 溫比其餘鄉鎮略低,為14度左右,無霜期230天左右,冬季多霜雪,夏季高溫天氣不明顯;境內降水豐沛,多夏秋季降雨,年降水量為1200mm左右。

物產資源

板廟鎮境內物產豐富,人民富庶。種植業以水稻、小麥、高梁、油菜、薯類、豆瓜、疏菜類為主;養殖業以生豬、牛、山羊、小家禽為主,全鄉民風淳樸,環境優雅。海撥近一千米的紅雲台一山突兀,風景宜人,既是聞名遐邇、有口皆碑的旅遊勝景,又是紅軍古虎場遺址和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兼有五童梁生態農業園、觀音魔千畝茶場、望京山百年森木、馬蹄關霧光山色,是縣內得天獨厚的觀光旅遊基地,更是有志者投資開發的好去處。

基礎建設

全鎮境內公路四通八達,即將貫通的平板路距縣城僅12公里;「北板」路橫貫其間,是平昌縣東南部出縣境(由平昌直通達州市)的主幹道;通村社路達100%;以板廟場、 石埡場、青鳳場、紅雲場、大石場為主的梅花型中心集鎮建設、市場繁榮,商賈雲集,充滿着無限商機;水利塘庫共計429口,蓄水538萬立方米,有水電站一座,年發電量100萬千瓦;文教衛固定資產46幢,20500平方米,有固定資產2800萬元。[2]

社會事業

基本概況

全鎮有師生6114人,醫療人員152人,專業文化幹部2人,青、 石、板三個片區的教學年度綜合考核分別居全縣第7名、5名、2名,其中板廟小學系市級校風示範學校;鄉文化事業是全縣連年先進鄉鎮,現已列入爭創省級先進文化鄉之列,衛生事業站院健全;計劃生育事業是受全國表彰的紅旗鎮、國土、林業工作名列前茅。

板廟位於四川省平昌縣東南部,距縣城28公里;與石埡鄉、青鳳鎮、江口鎮、元石鄉相連。因場鎮有全用石板建成的廟宇,固稱為板子廟,後更名為板廟。建國初期,建立區鄉政權時更名為向陽公社,八十年代初更名為板廟鄉,現任鎮黨委書記於捷,鎮長鄒亞平。為現轄由9個村民委員會民委員會、58個農業社。截止二OO六年,整個板廟場鎮二條街道(老街、新街),個體工商戶168戶,機關單位28個,場鎮整齊美觀,水泥街面,車輛穿梭,市場繁榮,貨物齊全,衛生環境優美,綠化美化淨化。

全鎮境內有主幹道路3條,交通十分便利,村村通路、通電、通電話、通閉路電視;庫、塘、堰、渠等水利基礎設施齊全,水資源豐富,水質清冽甘甜,灌溉水源充足;森林植被茂密,生態環境優美,森林覆蓋率達70%,林木蓄積量10萬立方米,山嶺起伏,層巒迭嶂,空氣清新,山川秀美;場鎮通網絡和天然氣,規劃幅員面積5平方公里,社會事業全面完善,經濟十分活躍,信用社、郵政儲蓄所、學校、衛生院、車站、農貿市場等一應俱全,現代小城鎮初具雛形。

近年發展

近年來,鄉黨政一班人牢固樹立科學發展觀,思想開放,銳意進取,搶抓機遇,大力推進「三個轉變」、努力發展「三大經濟」,奮力實施「三大產業」,各項事業蓬勃發展,2007年3月,政府投資實施場鎮綠化工程,場鎮面貌一新。紅雲、大石村的現代化設備的磚廠先後投入生產,年產值達50萬元以上。2006年政府引進業主進行土地開發,先後在大石、白石、龍王村開發土地700餘畝,種植經濟作物和經濟林木,年收入可達60萬元以上。全鄉新發展的米業加工廠、竹業加工廠初具規模,僅龍王村米業加工達120噸。

全鄉人文歷史厚重,旅遊景點奇多,民風淳樸,熱情好客,是紅軍時代著名將軍朱兆林的故鄉;境內有川陝革命蘇區戰鬥遺址和佛教名勝「紅雲台」,海拔960米,壁立千仞,高聳入雲,故平昌有「天生紅雲台,鐵打巴靈寨」之說,有大石村童話小鎮,[2]有三國遺蹟張飛夜過巴州的「馬蹄關」,有清代中期崖葬懸棺,有民間傳說故事「殘包墳」等,星羅棋布,引人入勝。[3]

1907年11月17日生於四川省平昌縣板廟鄉涼水村,1933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新中國成立後,他先後擔任西南軍區後勤部軍需部政委、西康軍區政治部副主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政治部主任、空軍軍事法院院長、北京軍區空軍政治部副主任兼幹部部長等職。1964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曾榮獲二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勳章、二級解放勳章和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