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松樹傘

血紅鉚釘菇(學名:Chroogomphidius viscidus)是紅鉚釘菇屬下的成員,是紅蘑學名,

東北地區俗稱紅蘑、松樹釘、松樹傘等,河北稱之為肉蘑,但是該菌與紅菇不是同一個物種。

該菌子實體一般較小,初期鐘形或近圓錐形,後平展,中部凸起,淺咖啡色,菌肉帶紅色,

干後淡紫紅色,近菌柄基部帶黃色。菌褶延生,菌柄長圓柱形且向下漸細,實心,

上部往往有易消失的菌環。夏秋季在松林地上單生或群生,並且形成菌根。此種蘑菇肉厚,

食用味道較好長期以來作為名貴的食用真菌,深受人們的喜愛。紅蘑仍屬野生食用菌,

尚未見人工栽培。由於天然林資源破壞,菇場生態環境不斷惡化,紅蘑產量逐年降低,

產品供不應求。是東北地區重要的野生食用菌之一。藥用可治神經性皮炎。

該菌是針葉樹木重要的外生菌根菌,在北方與赤松形成菌根,大量生長。

中文名血紅鉚釘菇

別 名紅蘑、松樹傘、松蘑、肉蘑

拉丁學名Chroogomphidius viscidus二名法Chroogomphidius viscidus

界真菌界門擔子菌門

亞 門擔子菌亞門綱擔子菌綱

亞 綱同擔子菌亞綱目蘑菇目科鉚釘菇科屬紅鉚釘菇屬種血紅鉚釘菇分布區域遼寧、河北、山西、黑龍江、吉林、雲南等地

目錄

形態特徵

子實體小型。菌蓋寬3-8cm,初期鐘形或近圓錐形,後平展,中部凸起,淺咖啡色,

光滑,濕時粘,干時有光澤。菌肉帶紅色,干後淡紫紅色,近菌柄基部帶黃色。

菌褶延生,稀,青黃色變至紫褐色,不等長。菌柄長6-10(18)cm,粗1.5-2.5cm,

圓柱形且向下漸細,稍粘,與菌蓋色相近且基部帶黃色,實心,上部往往有易消失的菌環。

生長習性

血紅鉚釘菇生於松樹林中地上的雜草叢林之間,與松樹形成外生菌根,群生、散生或單生。

此菌風味好、有「素肉」之稱,其所含有的營養價值極高,除含有人們常所需的蛋白質,

膳食纖維外還含有人體所必需的少量元素如鉀、鈉、鋅、錳、銅等,因此而深受人們喜愛。

因為是野生的,產量極少,人工不能種植,價格相對貴

地理分布

於中國河北、山西、吉林、黑龍江、遼寧、雲南、西藏、廣東、湖南、四川等地區。

栽培方法

血紅鉚釘菇是一種菌根菌,用血紅鉚釘菇孢子或組織分離的純菌種,

在試管內雖然能形成菌落,但生長速度極其緩慢,形成1個直徑1厘米的菌落需要1年時間,

偶爾也可以在斜面上形成原基,但都不能形成子實體。血紅鉚釘菇的人工馴化栽培主要是在血紅鉚釘菇適生林內進行。

孢子引種法

在松林里要使血紅鉚釘菇孢子能萌發成菌絲並形成菌根,必須讓孢子貼緊松樹的細根;

松茸孢子的壽命極短,必須將新鮮孢子及時播種到松林內才能成活。日本採用的方法有

以下幾種:將細河沙洗淨,放入小木箱內攤平,把採到的野生血紅鉚釘菇子實體插到沙中,

待其孢子降落後將沙攪拌,使每顆沙粒土都能沾上幾粒孢子,然後將帶有孢子的沙粒撒入赤松林中人工栽培地段內。

在血紅鉚釘菇充分成熟並大量地產生孢子時,將血紅鉚釘菇採下放到桶中,按每個血紅鉚釘菇用水2公斤的比例加入乾淨的水,

攪拌後立即用孢子液接種。接種前選好接種地,通常是在樹周圍細根茂密處,用鐵棒或木棒鑿出直徑1~3厘米、

深10~15厘米的圓洞,將孢子液灌入洞中,再蓋上土。

移植法

在發生血紅鉚釘菇的蘑菇圈中,選取長勢好、將要開傘的子實體,以它為中心,挖出10~15厘米見方、

帶有大量菌根的土塊,並在準備種植血紅鉚釘菇的松樹周圍挖出同樣大小的方洞,

把挖來的帶有菌根的子實體土塊放進去。這樣除了活的菌根和菌絲能長到新的樹根上外,

子實體落下的孢子也能萌發後形成菌絲,並生長侵入到松樹的細根中。

血紅鉚釘菇細根地表誘導栽培法

在赤松樹冠範圍內鬆土,深度7~10厘米,切斷細根以促使細根增殖。在地面堆積秸枝落葉形成落葉層,

使雨水不能很快滲入地表下,促使細根向上生長,可增加細根與松蘑菌絲共生的機會。

在未生松茸的地方取土,用4份土、加3份米糠、1份豆餅、少量尿素,堆積腐熟後,撒到落葉層上;

也可結合施肥,撒一些人工培養的菌絲體,落葉層厚度下要超過3厘米,

否則對細根和松蘑發育都不利。在細根和菌絲旺盛生長後,便可生長松茸。

赤松感染苗栽法

此法是利用被血紅鉚釘菇感染的3~5年生赤松幼苗作為「運載工具」,把它栽到不長血紅鉚釘菇的地方,

使母樹(17~18年以上的赤松)在土中的根再感染。具體方法是選3~5年生細根多的幼苗,用水洗淨根部,

適當剪去部分細根,留7~8厘米長,並剪去一半枝葉,再假植在裝有肥料和厚土的塑料筐內,

做成塑料框苗待用。於秋或春天,以血紅鉚釘菇發生位置力量指示,以其外側10~30厘米處作為接種點,

先把菌絲體附近40厘米範圍內落葉和腐殖層除掉,露出赤松在土壤內的菌根,把塑料菌框橫放在菌根上,

用厚土掩蓋,防止雨水滲入。要適度掌握松蘑菌絲的感染程度,以根的一半被感染為好,若全部感染,

幼苗容易死去。通常是在1年後挖出移栽。形成菌根的赤松苗,牙咬易斷,並有松蘑香味。

移栽地最好是20年生、有充足陽光、土層較淺、比較乾燥的赤松林。在選好移栽地的松樹附近(約1米)細根

多的地方挖坑放入感染苗,蓋上厚土,加蓋落葉以防乾燥。移栽後,血紅鉚釘菇菌絲每年向外伸展15厘米,

當直徑達1米以上時才能長出子實體。因此,從培養感染苗到長出子實體,需5~6年時間。

赤松林保護培養法

在血紅鉚釘菇自然生產林或人工引種林地上,每年做好蘑菇圈的位置記錄和畫出圖形,

也就能估計出下一年度秋季血紅鉚釘菇發生的位置,也是菌根生長發育最旺盛的地方,

大多數原基將在這裡發生,可用人工控制的方法促進松茸發生。以預定松蘑發生圈為中線,

搭一個60厘米寬、1米高的塑料棚,制棚材料要有適當的保溫作用。血紅鉚釘菇發生期到來的前10~20天,

往棚內通冷氣或放置冰塊,使溫度維持在18℃~20℃;同時每天澆水,數量相當於10~30毫米的降水量,

5~7天後,就可看到原基和子實體的形成。以後繼續控制較低溫度和較高的空氣濕度,20~25天就可收一批血紅鉚釘菇,

其產量是乾旱年份在自然條件下發生量的5~6倍。此外,採用清林的方法也可提高血紅鉚釘菇產量。

清林的目的是為了改善林地生態環境,松林密度要高,長勢中等,若密度不夠,可保留一部分小灌林遮蔭。

清林後的松蘑山可明顯增產,清林後10年,每公頃可產鮮菇120公斤,而未清林的地方只有40公斤。

食療作用

血紅鉚釘菇除具備一般蘑菇生長條件外,還必須與松樹生長在一起,與松樹根共生,

其生長環境為海拔700到500米的陰坡或半陰坡的松樹林中。血紅鉚釘菇肉質肥厚,味道鮮美滑嫩。

不但風味極佳、香味誘人,而且是營養豐富的食用菌,有「食用菌之王」的美稱,不亞於猴頭、靈芝,歐美尤視之為珍品。

藥療作用

血紅鉚釘菇中含有多元醇,可醫治糖尿病;松蘑內的多糖類物質還可抗肉瘤。因此,它在健胃、防病、抗癌、

治糖尿病方面有輔助治療作用,還有防止過早衰老的功效。松蘑有很好的抗核輻射作用,據俄羅斯研究發現,

松蘑能在遭受過核污染的地區很好的生長,而其他生物的生存則不那麼樂觀。經常食用松蘑,有美顏健膚的功效。

中醫認為松蘑有益腸健胃、止痛理氣、強身健體等功效。據化學分析,該菌蛋白質,脂肪,

各種人體必須的氨基酸都很豐富,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1、B2、C及PP。鬆口蘑具有強身,益腸胃,

止痛,理氣化痰之醫藥功效。子實體熱水提取物對小白鼠肉瘤180的抑制率為91.8%,對艾氏癌的抑制率為70%。

營養成分

血紅鉚釘菇每100克中含, 水分:12.3克蛋白質:, 18.4克脂肪:0.7克, 碳水化合物:58.1克, 膳食纖維:24.6克, 核黃素:1.16毫克, 鈣:14毫克, 磷:35毫克, 鉀:169毫克, 鈉:4.3毫克, 鐵:235.1毫克, 錳:3.75毫克, 鋅:3.14毫克, 硒:91.7毫克, 銅:0.51毫克,

拮抗作用

血紅鉚釘菇是土傳病原菌的拮抗菌,室內平板試驗表明,血紅鉚釘菇能夠覆蓋病原菌立枯絲核菌、

尖孢鐮刀菌、茄病鐮刀菌、瓜果腐霉、終極腐霉的菌絲,使血紅鉚釘菇菌絲加密加粗,

而病原菌菌絲死亡;瓦解已長勢良好的病原細菌根癌菌,使其只留痕跡,降低病原菌繁殖器官數量。

血紅鉚釘菇在PDA和天門冬素培養基上液體培養後,離心上清液對終極腐霉培養中出現315cm和210cm抑菌圈,

說明血紅鉚釘菇能產生分泌物抑制病原菌。另外,在用包衣基質和驅鳥鼠劑對血紅鉚釘菇的抑制作用試驗中,

得知粘着劑3%聚乙烯醇、5%聚乙烯醇、3%羧甲基纖維素鈉、013%SA吸水劑、5%阿拉伯膠,

既不影響油松種子發芽又不抑制血紅鉚釘菇菌絲的生長,所以可作為油松種子包衣的粘着劑,

而3%膠囊液和5%膠囊液、015%吸水劑和110%吸水劑卻抑制血紅鉚釘菇的生長。包衣材料4%滑石粉、

7%膨潤土以及驅鳥鼠劑HL粉、石墨、塗料對血紅鉚釘菇菌絲生長和油松種子發芽均無影響。

用血紅鉚釘菇與包衣基質、驅鳥鼠劑丸與油松種子飛播造林獲得成功。[1]

參考資料

  1. 松樹傘,搜狗, 2018-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