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亞科
松亞科,PINOIDEAE Pilger。Pilger in Engler u. Prantl, Pflanzenfam. ed. 2. 13: 312. 1926.常綠喬木,很少為灌木;葉針形,2針、3針至5針一束,很少為1針或多至7-8針一束,生於苞片狀鱗葉的腋部,着生於極度退化的短枝頂端; 球果第二年成熟,種鱗背面上方具鱗盾與鱗臍。本亞科僅1屬約80餘種,我國產22種10變種,引入栽培16種。
目錄
松亞科種類
松亞科有115餘種,廣泛分布於北半球,是世界木材和樹脂的主要樹種。我國有23種,各地,引入16種。其中馬尾松是我國分布最廣的樹種。
松亞科形態特徵
松亞科針形葉(次生葉)生於特化短枝上,常2、3、5針1束,基部有葉鞘或早落。葉內有1或2條維管束,2~10條樹脂道。球花單性,雄球花生於當年生枝基部;雌球花生於當年生枝頂端或側面。花粉有氣囊。球果兩年成熟,熟時種鱗木質,不脫落,頂端或背**鱗盾,鱗臍。多為喜光樹種,但紅松稍耐蔭;針葉角質層發達,具下陷氣孔,屬耐旱性結構,年降水量250~700毫米地區均能生長,2針松較3、5針松抗旱力強;對溫度要求因樹種不同而有差異,西伯利亞紅松、偃松、樟子松較耐寒,馬尾松、巴山松、黃山松較喜溫;一般適酸性土壤,但有些種類在石灰岩山地也能生長。
一般生長較快,壽命較長;種子或扦插繁殖。松屬的木材大致分為兩類,一類是材質輕軟、紋理均勻、強度小、易加工,屬於軟木松類,3針松和5針松的木材多屬此類;另一類是材質堅重、紋理不均勻、強度較大、加工困難、松脂含量高,屬硬木松類,2針松的木材多屬此類。木材供建築、橋樑、礦柱,家具等用材,也可供造紙或作薪炭材;有些松樹可提取松脂制松香,松節油;有些種子可食用或榨油;松針可提取揮髮油,或製作成家畜,家禽的填充飼料;松花粉可入藥或制營養食品;樹姿雄偉蒼勁,可栽作風景樹,因具有抗寒性古人以松、竹、梅譽為「歲寒三友」。松屬的傳統分類是以葉內維管束數目為依據,分為單維管束亞屬Strobus和雙維管束亞屬Pinus兩個亞屬。單維管束亞屬Strobus木材軟,色淡。
葉鞘早落,針葉基部的鱗葉不下延。葉內有1條維管束。常見的有:紅松Pinus koraiensis,小枝密被黃褐色或紅褐色柔毛,針葉5針一束,橫切面近三角形,樹脂道3個中生,種鱗的鱗臍頂生,產於我國東北。三針松(華山松)Pinus mandii,小枝無毛,針葉5針~束,稀6~7針一束,橫切面三角形,樹脂道常3個中生或背面2個邊生,腹面中生,種鱗鱗臍不明顯,產於我國山西、陝西、河南、四川及雲南等省山地。白皮松Pinus bungeana,幼樹樹皮光滑,灰綠色,老樹皮成不規則的薄片塊狀脫落,呈淡褐灰色或灰色;小枝無毛;針葉3針一束,橫切面扇狀三角形,樹脂道6~7個邊生,稀背面角處1~2個中生;種鱗鱗臍背生,頂端有刺。[1]
松亞科的分布
為我國特有樹種,產於山西、河南、陝西、甘肅、四川及內蒙等地。雙維管束亞屬Pinus木材硬,色深。葉鞘宿存,針葉基部的鱗葉下延。葉內有2條維管束。鱗臍背生,種子上部具長翅。常見的有: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小枝無毛,微被白粉,針葉2針一束,葉邊緣有細鋸齒,橫切面半圓形,樹脂道5~8個或更多,邊生,鱗臍凸起有尖刺。為我國特有樹種,產於華北、東北等地;馬尾松Pinus massoniana,枝條無毛,針葉2針一束,稀3針一束,橫切面半圓形,樹脂道4~8個邊生,鱗臍微凹無刺。
主要分布於我國中部、長江流域以南各省區;黃山松Pinus taiwanensis,枝條無毛,針葉2針一束,橫切面半圓形,樹脂道3~7個中生,鱗臍具短刺。為我國特有樹種,產於台灣、安徽、福建、浙江及江西等省,海拔600~2800米山地;黑松Pinus thunbergii,小枝淡褐黃色,無毛,冬芽銀白色,針葉2針一束,粗硬,橫切面半圓形,樹脂道6~11個中生,鱗臍小而平,常有小棘。原產日本、朝鮮,我國遼寧及華東各省引種栽培,為造林和庭園觀賞樹種。[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