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杭州日租界

中文名: 杭州日租界

背 景: 中日甲午戰爭

面 積: 1809 畝

發生時間: 1896年9月27日

杭州日租界是近代中國5個在華日租界之一(另外4個是天津日租界、漢口日租界、重慶日租界和蘇州日租界),也是杭州惟一的租界。

目錄

設立

中日甲午戰爭後,《馬關條約》規定,新開闢杭州作為通商口岸。1895年11月,日本駐上海總領事珍田舍己來到杭州,欲在涌金門旁的西湖邊開闢租界,遭到中國政府的拒絕,只願將杭州城北15里處拱宸橋以北、京杭大運河東岸劃為類似寧波江北岸性質的外國人公共居留地,中國保留行政管理權。浙江巡撫廖壽豐又立即着手在這一地區開闢馬路、建築海關。1896年9月27日,中日雙方經過激烈爭執,最終簽訂《杭州塞德爾門原議日本租界章程》,劃定了面積1809畝的福連塞德爾門(Foreign Settlement),屬於由中國政府管理的外國人居留區,其中北半部約900畝為日本人居留區。1897年5月13日,杭嘉湖道道台王祖光與日本駐杭州領事小田切萬壽之助在杭州重新簽訂了開闢杭州日租界的章程《杭州日本租界續議章程》,規定日本人居留區改為日本專管租界,中國政府修建道路等開支日後由日本人償還。

百年前的日租界

 
京杭大運河原圖鏈結

京杭大運河上98米長的拱宸橋,是杭州城的標誌。到了拱宸橋,就意味着進入杭州了。這座橋是目前杭州城最大最高的一座古橋,始建於明崇禎四年(1631年),清光緒十一年(1888年)重建。

京杭大運河拱宸橋西側,是一片開放休閒區,古色古香,延續着數百年的繁榮景象,而運河東岸是一片工業區,這裡還是浙江最早的民族工業發源地。

1895年,喪權辱國的《中日馬關條約》簽訂後,杭州列為通商口岸,杭州也產生了唯一的租界區。

百餘年前大運河畔,茶園遍地,全國各地名伶匯聚拱宸橋演出,拱宸橋儼然是全國有名的演藝中心。

1901年,14歲的張英傑來杭州日租界搭台唱戲,因為他唱老生,當時的老生是譚叫天(鑫培)的聲譽最高。

張英傑年少好強,取名蓋叫天,開始在天仙茶園的門口掛起這塊名牌。

這裡也是杭州工業繁榮的起源,拱宸橋附近開通了浙江最早的鐵路—江墅鐵路,創辦了浙江最早的民族工業企業—通益公紗廠,還誕生了杭州第一家戲院、第一家電影院、第一張報紙。

運河東岸的紡織廠,廠房仍在,現在改名叫絲聯166創意園區,依託工廠的老底子,改建成創意商務區。[1]

杭州日租界的畸形繁華

一首叫《拱宸橋踏歌》的歌謠這樣寫:「沉香香來十里長,檀香香來十丈長,一切蘭香桂香梅菊香,總勿及姑蘇青陽地個花韻香。旱煙水煙雪茄煙,加上烏煙三四錢;阿姊陪勒朵床面前,替郎打煙露出子個十指尖可尖」。 ——說的就是當時作為日租界的拱宸橋的「風花雪月」;花韻是一名妓,歌者諷拱宸橋只有虛香之名,而失蘭桂梅菊之實。寫出了當時杭州拱宸橋一帶,日租界裡的畸形繁華。

清末到民國時期,杭州拱宸橋一帶名聲不好,老杭州人估計都知道,這裡一度煙街柳巷,是紙醉金迷的銷金窩。當年日本人在租界內開設的煙管、酒館、茶館、戲館、賭館以及報館,還有福海里、大馬路、橋西開的妓院,是妓院集中地,福海里是拱宸橋「公娼區」中規格最高的上等妓院,懸牌營業。

類似於當時上海的「長三堂子」;堂子是妓院的意思,「長三」是上海的時髦,是從長三幺二傳到姨太太之流,長三幺二,是指「舊時上海妓院中妓女的等級名稱,頭等的叫做長三,二等的叫做幺二」。「長三」表面上是賣藝不賣身的,只彈唱侑酒,甚至被稱為「先生」,住的地方,叫「書寓」 。

在當時拱宸橋的風塵格局中,福海里多上等妓院,稱作「長三」,有200多戶;二等妓院則「雜居」在「大馬路和里馬路的市肆樓上」,稱作「麼二」;而三等妓院和當街拉客的季節性「野雞」,則統統在橋西數不勝數。

從周作人文章《知堂回想錄》之十九《拱辰橋》,也佐證了這一事實:「拱辰橋是杭滬運河的盡頭,在那裡開闢商埠,設有租界,像上海似的,論理是應該很繁華熱鬧,但在那裡設有租界的只有日本,諸事苟簡,很不像個樣子,可是既名夷場,總有些玩意兒,足夠使得鄉下有幾個錢的人迷魂失魄了。」

周作人從花牌樓回紹興兩年後,便赴南京水師學堂讀書。每次從南京回紹興,都要經過拱宸橋。有一次「小火輪」到達杭州,已近傍晚,進城來不及了,船上又不容留宿,於是就在拱宸橋附近找了一家客棧,也就是這一夜,讓周作人心驚肉跳,從此不敢再光顧。

剛一入住,即有茶房請去「白相」,茶房勸不動,結果「小姐」、「大姐」聯袂出動,親自上門來兜生意。一番苦口婆心,好不容易勸走了,晚上又不得入睡,因為隔壁的「野雞」,通宵達旦,喁喁閒話。可見當時娼妓猖獗,普通住宿賓客都受嚴重干擾了。

杭州日租界的畸形繁華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