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树黑斑病
杨树黑斑病
杨树黑斑病又称杨树褐斑病,能侵染多种杨树,以中林-46杨受害最重,近两年夏秋季节,阴雨连绵、光照不足、空气湿度大,形成了长时间的高温高湿环境,为黑斑病病原菌的萌发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导致杨树黑斑病大面积暴发流行,造成杨树提前落叶,严重削弱了树势。
目录
基本信息
简介
杨树叶部病害。病原为黑盘孢目的杨盘二孢菌(Marsonina populicola Miura)。为害树叶。病叶初现淡褐色或紫黑色病斑,后变为灰白色。病叶早落。苗木及幼树受害严重,尤以实生苗出土后至第三对真叶萌出时受害最重。防治方法: 加强对杨树幼苗的抚育管理,自苗木出土起,定期喷射0.5%的波尔多液或65%代森锌250倍液等。[1]
分布与危害
国内、外分布广泛,危害严重。能危害多种杨树,东北、内蒙古、新疆等地,以小叶杨、小青杨和苦杨易感病,华北、江淮以毛白杨、响叶杨、I—214杨、欧美杨等发病较重。
病害引起早期大量落叶,甚至幼树叶片全部落光,影响树木生长和营养储备。据意大利对各种无性系的测定总和,产量损失估计为16%,感病品种损失高达60%。
症状
一般发生在叶片嫩梢及果穗上,自上而下蔓延,以危害叶片为主,发病初期首先在叶背面出现针状凹陷发亮的小点,后病斑扩大到1毫米左右,黑色、略隆起,叶正面也随之出现褐色斑点,5~6天后病斑(叶正、反面)中央出现乳白色突起的小点,即病原菌的分
孢子堆,以后病斑扩大连成大斑,多成圆形,发病严重时,整个叶片变成黑色,病叶可提早脱落2个月;苗木幼嫩时,若全部叶片枯死,易导致植株死亡,若小苗于出土时发病,小叶及苗颈将全部变黑,病苗扭曲不直。[2]
主要分布
发病规律
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盘及分生孢子在落叶或一年生枝梢的病斑内越冬。分生孢子具有胶粘性,借风雨传播。孢子与水滴接触后萌发率较高,可穿过表皮直接侵入或由气孔、伤口侵入。潜伏期2-8天。发病时期因地区和树种而不同。一般毛白杨与5月初开始发病;加杨于6月处开始发病。发病轻重与雨水多少有关,雨水多则发病重,反之则轻。树木密度大时发病重。[3]
防治方法
1. 选用排水良好的圃地;苗期要合理排灌,及时间苗,清除落叶,中耕除草,使幼苗生长健壮。
2. 选择和选育抗病无性系十分重要。国内、外报道抗病性强的有欧美杨无性系沙兰杨、晚花杨、圣马丁杨、健杨、马里德兰杨,美洲黑杨中的哈瓦德杨(‘Harvard’,I-63/51)、鲁克斯杨(‘Lux’, I-69/55)和昂达杨(‘Onda’, I-72/51)无性系毛果杨系MB,合作杨、银白杨等。抗病品种栽植时要避免多年重栽。
3. 造林密度不宜过大。保持苗圃和林地排水通风良好,及时间苗、移植、修枝、清除病叶、病枝。
4. 发病初期用1:1:125~170波尔多液,65%代森锌200~3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50%退菌特、75%百菌清500倍液喷雾防治,以后每10~15天1次,喷2~3次。雨季喷雾,药液中可加0.2%~0.3%的明胶等黏着剂,以防冲洗,提高药效。
5. 使用6HYB-25B(W)型(江苏南通市广益机电有限公司)施热烟雾剂防治是一种烟雾载药创新技术。在发病前期交替施用内吸性2.5% 氟硅唑(商品名福星)和保护性8%百菌清(天津久日公司)热雾剂4次,在5:00—8:00时施药,防治效果达65.54%,病落叶推迟20天左右,抑制二次发叶现象,落叶率减少40%左右,感病指数减少43.8,能较好地预防重度发病危害。在未出现病症的发病前期施药预防,可控制病程发展。
杨树黑斑病在发病高潮的8—9月份,8~10天就可重复侵染1次,防治比较困难,施药次数应在4次以上才能有较好效果。[4]
相关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