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德中
沒有或很少條目链入本條目。 (2019年8月15日) |
杨德中,陕西渭南人,1936年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1938年入抗大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八路军一一五师、滨海军区连指导员,山东军区、鲁中南军区团政治处主任。参加了莱芜、济南、淮海、渡江等战役。建国后,历任团政委,师政治部副主任、主任,中央警卫团政委,中共中央办公厅警卫局副局长、局长兼中央警卫师师长,中共中央办公厅副主任、第一副主任兼警卫局局长。是中共第十二、十三届中央委员。1988年被授予中将军衔。1994年5月晋升为上将军衔。中共第12、第13、第14届中央委员。
目录
简介
人生经历
1936年
1936年在陕西省立第一中学(现陕西省西安中学)学习时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在西北青年救国联合会青年训练班、延安抗大学习。
折叠1938年 1938年9月参加八路军,任八路军第115师晋西支队政治部干事、教导2旅卫生处指导员。
1942年
1942年任山东滨海军区司令部供给处卫生处指导员、政治部协理员。
折叠1944年 1944年任山东军区独立1旅2团政治处副主任、主任。
1946年
1946年任山东鲁中军区警备5团2营教导员。
1947年
1947年任山东鲁中军区警备1团政治处主任,鲁中南军区、鲁中南纵队46师136团政治处主任。
1949年
1949年任陆军第35军311团政治处主任、副政委,312团副政委、政委。
解放后
1951年任陆军第22军196团政委,陆军第22军66师政治部副主任、主任。1953年任中央警卫团政委。1965年任中央办公厅警卫局副局长兼中央警卫团政委。1969年任中央办公厅警卫处副处长兼中央警卫团政委。1974年任陕西省咸阳军分区第2政委、陕西省军区副政委。1978年任中央办公厅警卫局局长兼中央警卫师师长。1980年9月任中央办公厅副主任。1982年11月至1998年7月任中央办公厅第一副主任。1982年11月至1994年8月兼中央办公厅警卫局局长。1983年1月至1994年8月兼总参谋部警卫局局长。1990年3月按正部长级待遇。1993年3月按正大军区职待遇。1994年退役。第十二、十三、十四届中央委员。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9月被授予中将军衔。1994年5月晋升为上将军衔。1998年7月被授予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中央警卫团
8341部队是中国中央和国家主要领导人身边的一支警卫部队。8341是它的对外番号,对内叫中国中央警卫团。它是1953年以中央警卫师一团为基础组建起来的,当年6月9日在中南海正式成立。首任团长是张耀祠,政委是杨德中,张宏任副团长兼团司令部参谋长,王化宇任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王连龙为政治部副主任。 8341初建时只有1000多人,主要任务是保卫五大领袖--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陈云,归公安部第九局领导。当时的公安部部长是罗瑞卿,九局局长是汪东兴,副局长是张耀祠。"文革"开始以后,8341部队改由中国中央办公厅领导,汪东兴具体负责领导、指挥。1969年我入伍时,部队人员已达8000左右,辖7个大队、36个中队。
8341初建时警卫单位或目标较为集中,主要有玉泉山;新六所、中南海等地,后来扩大到北戴河、天安门、人民大会堂、钓鱼台等。"文革"期间由于种种原因警卫范围更是大大地增加了,又多了昌平农场、北京植物园、花园村、东官房等地。
1969年,中央警卫团的警卫对象主要是毛主席、周总理、朱德委员长、林彪以及其他政治局委员。那时,8341部队人数已相当于一个师的兵力。"九一三"事件后,针对林彪一伙企图用飞机轰炸中南海、钓鱼台的阴谋活动,又成立了第八大队,即机炮大队,布置在中南海周围以确保其上空的安全,但时间不长就撤销了。
8341部队的警卫工作组织相当严密,部队主要领导都有分工,毛泽东的警卫工作由汪东兴、张耀祠具体负责,警卫大队是一大队,中南海甲区的警卫部队是一大队的一中队;林彪的警卫工作由副团长张宏负责,警卫大队是二大队,警卫中队是二大队的一中队;周恩来因住在中南海,警卫大队也是一大队,警卫中队是一大队的三中队,由杨德中负责。其他政治局常委也都有具体警卫大队和中队及负责人。当时一大队负责中南海及周围地区,二大队负责毛家湾及周围地区,四大队负责玉泉山及周围的警卫,七大队负责北戴河中央首长疗养地及周围地区,五大队负责钓鱼台及周围地区,其他几个大队是机动大队。此外,每个警卫区又具体分为外围和内围,内围又分甲、乙、丙区。甲区的人可以自由出入乙、丙区,但乙、丙区的人不能随便出入甲区。上世纪70年代到过北京的人都知道或看到人民大会堂周围拉着线绳,有警卫站岗,行人是不能进入警卫区的。中南海的红墙外也有固定哨和游动哨,当然还有便衣哨。中南海、人民大会堂除门口有哨兵外,门里还有警卫区,外人、生人是根本就进不去的。在毛泽东、周恩来等人的住地周围及生活区还有多道门卫,无关人员,包括8341部队的一些领导干部不经批准和同意也根本不允许出入,这是严格规定的。8341的干部战士因工作需要出入中南海,哨兵认识的可以放行,不认识的要和所在连队进行联系,确保无误的情况下才能放行。 新东楼事件 北京饭店扩建东楼工程于1973年春季启动,由北京建工局长伍子玉亲自坐镇。当时正逢北京的一系列涉及外交的 工程相继上马,建国门外、首都机场均在施工,但由于周恩来十分关注北京饭店,故这里成为首要重点。
中央警卫团政委杨德中,突然来到新东楼工地,施工队伍日以继夜奋战,新东楼以一个星期一层的速度增高,国庆节后,开始了第12、13层的施工。这时,一位工程人员在闲聊时问张镈,新东楼哪个方向的房间好,然后自答说西向的好,因为在晴霁天气,凭窗眺望景致最美,远可见西山逶迤,近可览故宫嵯峨。
说者无心,可张镈闻言不由心头一悸:在这远景与近景之间,正夹着一个敏感的地块--中南海。果然没过多久,中央警卫团政委杨德中来到了建筑工地。他告诉饭店负责人和张镈等:周恩来在夜间从中南海里看到了施工的灯火,绕着海内走着观察了一圈,感到新东楼已经到了对中南海有威胁性的高度,十分忧虑。
杨德中说他是受周恩来之托,先到工地了解情况,搜集资料,商议对策,以便着手解决问题的。在集体商议中,有人建议将故宫午门楼提高,以起遮挡作用。该建议反映到周恩来那里时,当即被否决。周恩来说:第一,文物不宜破坏;第二,不能做"此地无银三百两"的蠢事。
在稍作观察后即对杨德中表示:"既然总理感到不安,那么原设计在顶层的接见厅、宴会厅及其他配套用房,就全部取消,尽量降低层数和高度。经济损耗事小,已经做好全部构配件不必过虑。"
杨德中大概觉得截止在14层依然有威胁,所以说:"在第10个标准层,已经能看到中南海全景的上部,由于有树木遮挡,还较模糊,但再往上就挡不住了。如果天气晴朗,中南海内的情景就一目了然,要千方百计压低高度,必要的话,不妨把已建好的部分拆除几层。"
张镈建议朝西的方向全作实心遮阳墙,遮住向西、北的视线。周恩来觉得这样处理比较好,接着说:"这样还可以挡住西北风,北京的西北风沙很利害,以后搞设计都要考虑这个问题。"当周恩来说还是原来那个50米左右的方案好时,张镈检讨说自己知道规划有限制,但后来因强调节约土地、多建房间,背离了全面观点,未尽职尽责。
11月4日上午,张镈正在赶制修改后的北京饭店设计图,突然接到电话,说周恩来到了新东楼施工现场。从顶层下来后,周恩来带万里、杨德中、赵鹏飞、张镈等,到人民大会堂东大厅休息。这天周恩来的兴致很好,谈了许多工程以外的话,才引入正题:"今天遇到的麻烦,不少是人为的客观存在,还应该发挥主观能动性,经过调查研究,摸清情况,情况明,自然就决心大。拆几层东楼是改造客观;用屏风楼挡起来也是改造客观,关键是既要解决矛盾,又不能大拆大改,造成'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后遗症。"
在返回的路上,周恩来对万里、赵鹏飞、张镈说:"屏风楼建成前,新东楼即便完了工也不准开业。"
政治事件
1971年林彪自我爆炸以后,他的干将、"四大金刚"---黄永胜、吴法宪、李作鹏、邱会作不主动向中央坦白交代问题,而是私下活动,销毁证据,对抗中央。党中央、毛主席决定把他们4人抓起来。这项决定由周总理执行。 1971年9月23日晚,周总理驱车到人民大会堂,先是在新疆厅开了个会。会后,总理约 杨德中与周恩来 杨德中与周恩来 来杨德中,向他交待了任务。杨德中受命去部署对"四大金刚"的进一步监视。杨德中说:"今晚有重大行动,大家要提高警惕,多个心眼,再从警卫处调两个人协助你们。"他没说是什么行动,说完就走了。
周总理回到家后并没有休息,仍坐在那里看文件。杨德中说,今晚的行动改在明天上午,仍在大会堂。原因是9月24日上午8时,李先念率团去越南访问,去机场送行的有邱会作。逮捕他们4人的行动需秘密进行,为不引起外界注意,便改在送走李先念以后。
周总理又是一夜没有睡觉,24日早晨7时50分到了首都机场。纪登奎等已到候机室,邱会作也坐在那里。和往常一样,总理与他们相互握手,然后就坐。李先念到后,他们一同步入机场,气氛平静。在周总理的身边警惕着周围的动静。李先念登上飞机,向送行的人们挥手告别,飞机滑动了。周总理转身对纪登奎、邱会作说:"9点钟在大会堂福建厅开会。"其实纪登奎知道开会的内容,邱会作也接到了开会的通知,但他却不知道今天的会对他是个什么结果。
由机场返回的路上,杨德中坐在总理的车上。周总理对杨德中说:"咱们把车开快一点,先一步到大会堂,再与邱会作谈一谈,争取他多交代一些问题。"车速加快了,后边的车速也跟着加快。因为都是红旗车,性能一样,不可能甩掉它。车上原有的通讯设备,也因为要反窃听,全部拆掉了。到了大会堂北门,杨德中虽是抢先一步下车,已来不及了,执行人员已对邱会作实施了隔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