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杨家忠武祠堂,香火为什么这么旺(杨圣裕)

杨家忠武祠堂,香火为什么这么旺
图片来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杨家忠武祠堂,香火为什么这么旺》中国当代作家杨圣裕写的散文。

目录

作品欣赏

杨家忠武祠堂,香火为什么这么旺

杨家将的故里,在山西省代县的鹿蹄涧村,杨氏传到现在已经有40多代了。族人们牢记先辈功德。村中的杨家忠武祠距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建筑遗存以及文物丰富,是中国最大的杨家祠堂。已经成为了人们缅怀英烈,了解历史,观光学习的场所。杨家的后人们都会有头有尾的给你讲上一段又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杨家将后人以有这样的祖先为骄傲。村民们爱护古建,注重文化的传播。面对古老的村落和气势恢弘的牌楼,仰看杨忠武祠的古牌匾,人们心目中不由得会产生一种由衷的敬重。世界各地的杨氏华人也经常来这里寻根谒祖,缅怀先人。杨氏宗亲也经常在这里举办各种纪念庆祝活动。这里现在是山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杨家将的精神将会在杨氏后人及全社会的关注下得到进一步的继承和发扬。

杨家祠堂门外的广场上,粗大的老槐树伴随着一道道威武的牌坊 ,形成了一处庄严而又有活力的古建筑群。美哉!杨家祠堂! 坐北面南。占地五千平方,前后五间两进可通。天井大院青石地板,东西两处各有厢房。褐墙黛瓦,柱梁合抱。雕梁画栋,溢彩流光。

斗拱飞角,气势恢弘。昂首五岳朝天,低头四水归堂。格子花窗,腊梅迎春。内廊白壁,扼虎救父,五子登科,瑞鹤呈祥,糜鹿嬉祥云,仙鹤戏松涛,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大门描红镶排钉,石鼓雄狮护两旁。门楣上方,“杨氏忠武宗祠”横匾高悬,肃穆端庄。门前三千多平方,练功比武身手显。操场连着青龙庙(宗庙),气宇轩昂,香火绕梁。庙门旁泄雨沟,细水流长。东南有丁井,汁乳千年,迎来送往。北方近邻农贸市场,商贾云集,熙熙攘攘,交易繁忙,农产品满目琳琅。人杰地灵,米粮之乡。天赐福土,地贡宝壤,历经七百余载,方圆数十公里,无人不晓杨家将的故事,众人褒奖忠义杨家祠堂。走进高台阶的祠堂中,可以看见正北与东西三面的高大塑像。杨老令公和佘太君端坐中央,七郎八虎分列左右,塑像与真人同高,亲善而不失威严,塑像两边十八般兵器立在架上。

时代的特征十分明显。在祠堂中还悬挂有元明清时期保留至今的诸多石碑、牌匾和历史文字褒奖记录的图片,从中可以考证历史的发展脉络以及各朝代对杨家将的功德记载。反映了数百年来中华民族对于英雄人物的尊重和爱戴。这里的古戏台还在上演着杨家将的一出出历史故事,舞台上出将是老令公,入相是杨六郎,台上的杨家女英雄们更是神采飞扬。

在代县城中高大的边靖楼上有两块巨大的牌匾,“威震三关”“声闻四达”就是对杨家将的最好形容与夸奖。在雁门关一带,在金沙滩两狼山的陈家谷,在六郎城中,在杨七郎祠堂,到处都有杨家将的故事传说。杨家将英雄们的光辉业绩和忠义仁勇的民族精神将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世代传承,得以在当代弘扬!杨家儿女,一千年来,历尽艰辛,发愤图强。耕者耕,读者读,商者商,人之众,业之旺。多次续修宗谱,缅先祖,怀宗祠,诉衷肠。今天的我,神情凝重,感慨颇多,不量自力,有感为赋,对杨家的千年风雨历程回望。礼哉!杨氏祠堂!族人议事之场所,祭祀祖先之殿堂。维系血缘之纽带,搭建宗族联络之桥梁。制定族规守祖训,奉先思孝不逾矩。“敦孝悌以重人伦,笃宗族以昭雍睦,和乡党以息争讼,重农桑以足衣食,尚节俭以息财用,隆学校以端士习,黜异端以崇正学,讲法律以警愚顽,明礼让以厚风俗,务本业以定民志…”言者谆谆,语重心长,听者凝神,厚道善良

祈哉!杨氏祠堂!杨氏之根,祖德之培。枝繁叶茂,子孙其昌。幸逢盛世,国泰民强。工农兵学商,百业皆兴旺。惟有祈愿杨氏后裔,发扬祖先优良传统,讲科学求和谐开拓创新,为国为家作贡献,美名鼎鼎报先祖;再祈愿杨氏后裔,继承先辈自强不息精神,为社会为人民创佳绩,功业赫赫耀门庭;三祈愿杨氏后裔,尊祖敬宗护祠堂,杨氏谱册留芳!修谱建祠,寻根问祖,宗族和睦,民族和谐,神护吾乡,风调雨顺,天佑华夏,地久天长!杨家祠堂,香火永旺!忠义仁勇,杨家精神,修庙建祠,寄托心灵,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惠风和畅。杨家祠堂,历经沧桑,文化传承,香火正旺!

2023.06.06[1]

作者简介

杨圣裕,山西省朔州市人。毕业于山西师范大学,现为高中语文教师。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