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楊國楨(1938-),男,中國科學院院士(1999年)。現任中國科學院北京物質科學基地管理委員會主任,併兼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理學院院長。

楊國禎
出生 1938年
國籍 中國
籍貫 湖南湘潭
母校 北京大學
職業 中國科學院院士

目錄

個人簡介

光學信息處理、光與物質相互作用做過系統研究並取得重要成果。率先在國內開展光計算研究,提出利用單個全息透鏡組成的光學系統實現多種給定變換的理論並在實驗上成功地實現了一些典型例證。發展了光學系統位相恢復的理論,提出了一種處理有損耗系統的相位恢復的新算法。研究了光脈衝在非線性介質中傳播的理論,解釋了光脈衝譜線的超加寬現象和超加寬的非對稱性。在領導開展表面、界面、量子阱等的非線性光學的理論與實驗研究,在主持開展激光法製備氧化物薄膜和研製激光分子束外延設備,在液氮溫區氧化物超導材料研究等方面取得重要成果。

人物生平

楊國楨,男,1938年出生。1962年畢業於北京大學物理系,1965年北京大學物理系基本粒子理論研究生畢業。1965年9月至1966年12月留北京大學,參加層子模型理論工作。1967年1月至今在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工作。1967年任研究實習員,1978年破格晉升為副研究員,1986年任研究員,曾任研究室主任、副所長,1985年5月起任所長。

1983年7月至12月,美國勞侖茲伯克利國家實驗室訪問學者。1984年1月至12月,美國哈佛大學應用科學系訪問副教授。

1985年特批為光學專業博士導師。1987年以來被聘為國家超導專家委員會第二首席專家兼國家超導中心主任,攀登計劃"高溫超導"項目首席專家之一。1988年被授予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科學家。北京大學人工微結構和介觀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首屆學術委員會主任。1995年4月被聘為中山大學超快光譜學國家重點實驗學術委員會主任。北京大學、復旦大學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等校兼職教授。2000年被聘為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理學院院長。

1991年起被選為中國物理學會理事長。1992年起被聘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三屆物理學科評議組成員。1994年起被聘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物理顧問委員會委員。1999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從業經歷

1962年北京大學物理系畢業。

1965年北京大學物理系基本粒子理論研究生畢業。

1965.9-1966.12 北京大學參加層子模型理論工作。

1967年至今在中科院物理所工作。

1978年破格晉升為副研究員,1986年任研究員,曾任研究室主任、副所長。

1985年5月-1999年5月任物理所所長。

1983年7月-12月,美國勞侖茲伯克利國家實驗室訪問學者。

1984年1月-12月,美國哈佛大學應用科學系訪問副教授。

1985年特批為光學博士生導師。

1987年以來被

聘為國家超導專家委員會第二首席專家兼國家超導中心主任,攀登計劃高溫超導項目首席專家。北京人工微結構和介觀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首屆學委會主任。北京大學、復旦大學、中國科大兼職教授。

1988年被授予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科學家。1991年被選為中國物理學會副理事長。1992年被聘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三屆物理學科評議組成員。目前是量子電子學國際委員會委員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物理顧問委員會委員。

1999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現任中國科學院北京物質科學基地管理委員會主任,併兼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理學院院長。

工作簡介

主要學科研究領域是光物理,他在這方面開展了多方面的系統深入的研究並取得開創性的成就。同時還在理論物理、凝聚態物理等研究領域的若干方面也作出了相應的重要貢獻。例如,在光學一般性變換、光學系統相位恢復問題、超短脈衝激光譜線超加寬理論、表面和界面的非線性光學研究、激光分子束外延和氧化物薄膜研究、高溫氧化物超導體研究等方面均作出了重要貢獻。他先後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200餘篇,在由他負責和主要參加的研究工作中,獲得國家級科技成果獎5項、部委級4項。

目前研究課題

1、氧化物薄膜和結的研究。用激光分子束外延方法,製備多種具有不同性質的氧化物薄膜、結和超晶格,研究它們的顯微結構和光電性質,並進行新的原理性器件的研究。

2、衍射光學研究。用我們的方法,進行衍射光學元件設計和光學系統逆問題的研究,並逐步把研究工作從標量光學擴展到矢量光學領域。

3、光合作用的超快過程研究。用超短脈衝激光技術,研究參與光合作用的蛋白質分子中的快速能量轉移過程,以了解光合作用過程的微觀機制。

詞條標籤: 中國科學家 中國科學院院士 中科院院士 華人科學家 教授 數學物理部院士 科學 科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