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杨克明 职业:中国工农红军高级指挥员

杨克明生卒:1905-1937年1月

主要成就:红5军政治部主任

杨克明 (革命烈士) 杨克明,本姓陶名正,曾用名陶树臣、洪陶尔、洪涛,中国工农红军高级指挥员。1926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红四方面军补充师政治委员、独立师师长、红5军政治部主任。1935年参加长征,转战于甘肃省河西走廊地区。1937年1月,与军长董振堂指挥红5军在高台县城与敌展开激战,最后中弹壮烈牺牲,时年32岁。 中文名 杨克明 国 籍 中国 出生地 四川省涪陵县 出生日期 1905 逝世日期 1937年1月 人物简介编辑 杨克明是中国工农红军高级指挥员。1905年生于四川涪陵罗家庙(今属长寿)。1926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大革命失败后,在家乡建立了第一支农民武装,开展反封建斗争。1930年夏任中国工农红军川东游击军第2路副队长,后被派到营山等地组织农民武装。1932年夏调任中共梁(山)达(县)中心县委书记,配合王维舟领导的川东红军游击军开展游击斗争,坚持和发展了川东游击根据地。   1933年红四方面军发动宣达战役后,王维舟、杨克明指挥游击军,积极配合主力红军作战,牵制了敌人两个师的兵力。两军会师后,杨克明深入到宣(汉)、达(县)交界处的10多个乡镇,动员群众参军,被誉为“铁脚板书记”。11月川东游击军改编为红四方面军第33军后,他任军政治委员,注重加强政治工作建设,提高部队战斗力。曾与军长王维舟率部参加川陕苏区反“六路围攻”。不久,因反对张国焘错误的“肃反”政策被撤职,调川陕省工农民主政府内务部工作,后任红四方面军补充师政治委员、独立师师长。1935年参加红四方面军长征,任红5军政治部主任。率部队3次越过茫茫数百里的草地。   1936年10月随军西渡黄河,转战于甘肃省河西走廊地区。1937年1月,与军长董振堂指挥红5军在高台县城与7倍于己之敌展开激战,最后中弹壮烈牺牲,时年32岁。 [1] 人物事迹编辑 1905年出生于四川省涪陵县罗家庙(今属重庆市长寿区云集镇青丰村)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7岁读私塾。在本乡下庙读私塾。因家族经济困难中途辍学。父亲陶荣山不忍聪明好学的儿子荒废学业,省吃俭用,积攒了一点盘缠,把杨克明送到县城读书。于是,中断了几年学习生活的杨克明又得到了学习机会。 1921年考入省立涪陵第四中学读书。省四中校长林树人,办教育的事业心较强,在“五四”运动的影响下,他在四中开设了图书馆,馆内藏书丰富,《新青年》等进步书刊也不少。课余时间,杨克明常去图书馆,博览群书,受到很大教益。一九二四年八月二十三日,童庸生由重庆到涪陵,任四中八班国文教师。他的到来,给民主空气较浓的四中带来了新的气象。他到校即给学生们讲,他坐船到涪陵亲眼见到外国人毒打辱骂一个农民,用活生生的事实激发学生对帝国主义的仇恨;揭露资本家延长工人劳动时间,来攫取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剥削实质,发动学生们起来革封建地主的命。利用合法的公开组织“学生自治会”进行反帝反封建宣传,将学习成绩好,爱国热情高的青年团结起来,组成“社会问题研究会”。杨克明积极参加了这些活动,并被吸收为社会主义青年团员,以后逐渐成为一个共产党人。 1924年8月,共产党员童庸生到四中任教,组织“社会问题研究会”,积极参加活动,杨克明被吸收为社会主义青年团员。1926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返乡和近邻的魏俊淑结婚不久,尔后,杨克明化名洪涛尔到四川丰都县城、高镇等地以教书作掩护,从事党的秘密工作。重庆“三·三一”惨案后,杨克明回到家乡云集、大柏树等地,组织该地进步青年屈能生等十余人集会,控诉王芳洲屠杀共产党人的罪行,并在逢场天演戏、张贴革命标语。与进步青年刘绍尼、冉云樵等筹集武器,组织了三十多人枪的农民武装。这些行动,在附近的华中、中心场等地影响很大。一时,云集中心等乡的农协会组织相继建立起来。当时,中心场花垣庵恶霸地主黄汉清等霸占了贫苦农民冉荣桥的女儿,杨克明即与程均甫、刘少尼等人将黄汉清等六人诛杀,为民除了害。在家乡,杨克明成为乡亲们心目中的亲人,那些封建地主见了他,又恨又怕,即告杨克明是共产党。郭汝栋即派一个连到云集捉拿杨克明,将其住宅包围。杨克明在乡亲们掩护下,逃脱险境。敌军无奈,对其母亲和妻子施行残酷的捆吊毒打,逼她们交出杨克明来。他们抓不到杨克明,即打断魏俊淑手杆,杀掉和杨克明一起诛杀黄汉清等人的刘少尼,贴出“活捉洪陶尔赏银千元,交尸者赏银元五百元”的布告走。此后,杨克明到涪陵、丰都等地继续从事地下活动 [2] 。 1929年受中共四川省委军委派遣,在涪陵、丰都、石柱等县组织农民暴动,开展武装斗争。1930年4月,四川二路红军游击队成立,担任宣传员。后调任二路红军游击队二大队一中队队长。1930年7月,二路红军游击队合并为一个纵队,任第一中队队长。1930年冬,转移到川北的营山农村开展活动。1932年夏,省委将中共梁山中心县委改为中共梁达中心县委,任书记,主要负责领导宣汉、万源、开江、梁山、达县的革命工作。这期间他着重抓了党组织的恢复与发展,为川东游击武装力量的建立打下了基础。1932年夏,任中共梁(山)达(县)中心县委书记,与时任中共梁达中心县委执委、中共川东军委书记、川东游击军总指挥的王维舟紧密配合,发展川东游击根据地。 1932年底,红四方面军进军川北。杨克明、王维舟领导川东游击军配合红四方面军的斗争。1933年红4方面军发动宣达战役后,王维舟、杨克明指挥游击军,积极配合主力红军作战,牵制了敌人两个师的兵力。两军会师后,杨克明深入到宣(汉)、达(县)交界处的10多个乡镇,动员群众参军,被誉为“铁脚板书记”。11月川东游击军改编为红4方面军第33军后,他任军政治委员,注重加强政治工作建设,提高部队战斗力。曾与军长王维舟率部参加川陕苏区反“六路围攻”。不久,因反对张国焘错误的“肃反”政策被撤职,调川陕省工农民主政府内务部工作,后任红4方面军补充师政治委员、独立师师长。1936年1月,红33军与红5军团合编组成红5军,董振堂任军长,杨克明任军政治部主任。率部队3次越过茫茫数百里的草地。 1936年10月随西路军西渡黄河,杨克明任西路军军政委员会委员、第5军政治部主任,与董振堂等率领部队转战河西走廊,与国民党西北军阀进行了英勇艰苦的斗争。 1937年元旦拂晓,他和军长董振堂率红五军3000余人,一举攻占甘肃高台县城。歼敌1400余人,缴获枪支500余支,生擒伪县长及政府官吏。正当军民热烈庆祝高台解放的时候,敌军马彪、马步青、韩起禄纠集五个骑兵师、两个步兵旅以及炮兵团、民团两万余人,乘我守军力量薄弱,与主力配合困难之机,将高台县城层层包围,于1月20日在飞机大炮配合下,向高台县城发起猛烈进攻。他和董振堂严密组织、顽强抵抗,与敌在城外激战七昼夜,我军人员伤亡较大,弹药消耗严重,被迫退入城内坚守。在敌人炮火轰击之下,城墙坍塌,敌人冲进城内,进行巷战,血战十余小时,城池陷落,红五军3000余名将士绝大部份壮烈牺牲。当敌人攻进城内时,他提着两支手枪阻击敌人,战斗打到只剩下他一个人,枪里只有一颗子弹时,为了保持共产党员的革命气节,他把枪口对准了自己的太阳穴,扣动板机自杀。战斗结束后,惨绝人寰的敌人将他和董振堂、叶崇林的头割下,悬首示众,不准收尸。解放后,为纪念高台死难烈士,当地政府修葺了红军烈士纪念馆,为杨克明、董振堂专门修了纪念碑。杨克明烈士纪念碑的对联写着:“三过草地心犹壮;一死高台志未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