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楊業治(1908-2003),字禹功,生於上海,原籍浦東東杜行鎮(舊屬南匯縣,今屬上海縣)。1929年畢業於清華大學外國語文系。1931年獲美國哈佛大學德語系文學碩士學位。1931年至1935年在德國海德爾堡大學日耳曼語文系從事研究工作。回國後,任清華大學、西南聯合大學教授。建國後,歷任北京大學教授[1]、德語教研室主任,德語文學研究會理事。精通德語,兼通英語。撰有《論德國古典文學的創始》、《荷爾德林的古典格律詩》等論文,主編《德漢詞典》,著有《陶淵明詩翻譯》[2]

楊業治
北京大學教授
出生   1908年
  上海
逝世 2003年
國籍 中國
母校 清華大學外國語文系
職業 教育科研工作者

2003年在北京病逝,享年95歲[3]

目錄

基本信息

楊業治1929年畢業於清華大學後,考取庚款留學,先在哈佛大學研究生院德語系學習,獲文學碩士學位;1931年在德國海德堡大學日耳曼語文系進修,兼修音樂。1935年8月,楊業治任清華大學外文系專任講師、教授,開設"第一年德文"、"第二年德文"、"第三年德文"、"研究生德文"、"歌德"等課程。從1925年開設大學部,招收德文專業學生,到1929年首屆學生畢業,清華德文專業終於有了自己培養的學生。

個人經歷

楊業治曾先後擔任清華大學(1949-1952年)、北京大學(1952年後)德語專業主任,是本學科歷史上不應忽略的一位人物。重要的是,從研究荷爾德林方面來說,楊業治或可算是中國日耳曼學界最早的學者了,其探討《荷爾德林與歌德》、《荷爾德林的古典格律詩》、《荷爾德林與陶淵明的自然觀比較》等文章,乃是中國學人在此領域的代表性論述。有趣的是,早年求學清華德文學科的季羨林,也對荷爾德林情有獨鍾,其畢業論文就是以此為題(題目是《荷爾德林的早期詩歌》)。其留學經歷來看,楊業治選擇了先留美、後留德的線路。"在哈佛大學,我主要是選德語系的課,特別是史塔克教授的中古德語與文學,參加中古德語史詩討論班。也選了英語系基特列奇教授的古英語和貝奧渥夫史詩,以及白璧德的17世紀法國文學批評史課。哈佛的文化生活氣氛相當濃厚,如羅素的演講和懷德海的星期三接見等。那年的牛津大學詩藝教授加洛德的題為'詩與人生的批評'的系列演講,給我留下了不能忘懷的印象。他細緻幽默的風格與日耳曼人的嚴肅性形成鮮明的對比。英語文學,雖然以後不再是我的專業,但我仍不時回溯過去,不時閱讀英語文學作品,因為這原是我前半生的一個主旋律。"

對於此後又選擇留德,楊業治解釋說:"主要是想學習真正的德語,接觸德國人民和文化。那時海德堡大學德語系的宮道夫教授已去世。我聽了潘策爾和雅斯沛斯的課。出於對東方語言的興趣,還選修了波斯語和梵文。" 同樣是出於窮究德國文化之根源。楊業治之又修波斯語、梵文,其學術通識意識之博大。

1952年院系調整後楊業治任北京大學西語系教授兼德語教研室主任。曾主編《德語詞典》工具書,翻譯《論音樂的美》等理論著述。其他方面的成績,包括諸如德語語音純正、用詞典雅,兼通英語、拉丁語、希臘語等優點。基本就是德語學科的核心人物。他還曾學習鋼琴,對音樂很有造詣,在漢詩德譯方面頗有貢獻,翻譯了陶淵明的詩歌等。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