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揭密真相的內容僅供參考,並不能視為專業意見。任何醫藥相關資訊,應諮詢專業人士。

條口穴,經穴名。出《針灸甲乙經》。屬足陽明胃經。又稱肩凝穴。條口穴的位置:犢鼻下8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中醫認為刺激條口穴有緩解治療膝脛酸痛、兩足無力、轉筋、腹痛、泄瀉、腳氣等作用。


目錄

穴位含義

體內沖脈氣血外出交於胃經
條,木之條也,風也。口,氣血出入的門戶也。條口穴名意指本穴氣血物質以風的形式而運行。本穴物質為上巨虛穴傳來的天之下部水濕雲氣,其量及範圍皆大,經本穴的狹小通道下行時是快速的通行之狀,如風之運行,故名。


概況

【取穴】:小腿前外側,外膝眼(犢鼻)下8寸,脛骨前緣外一橫指(中指)處。當小腿前外側中點,脛骨前肌中,外與豐隆相平。
【氣血特徵】氣血物質為天部風氣。
【運行規律】散熱冷降循胃經下行。
【功能作用】快速傳輸胃經的冷降水濕濁氣。


作用功效

【功效應用】:,舒筋活絡,理氣和中。調腸胃,利氣,清熱。
【主治病症】:主治膝、脛、足等疾患:如膝脛酸痛,下肢麻木,腳氣,轉筋,跗腫,足緩不收,足底熱,肩臂不得舉,下肢冷痛,脘腹疼痛,下肢痿痹,肩臂痛,腸疝痛,膝脛酸痛,兩足無力,腹痛,泄瀉,現又用條口穴治療膝關節炎,多發性神經炎,下肢癱瘓,肩關節周圍炎,膝關節炎,胃痙攣,腸炎,扁桃體炎等。
【配伍應用】:
條口穴配肩髃穴、肩髎穴治肩臂痛。
條口配承山穴、二白穴,治腓腸肌痙攣。
條口配足三里穴、承山穴、承筋穴,有清熱涼血的作用。治足下熱,不能久立。
條口配厲兌穴、三陰交穴,治脛寒不得臥。
條口配解溪穴、條口穴、丘墟穴、太白穴,治膝股腫、胻酸轉筋。


穴位療法

【針刺】直刺1-1.5寸。
【艾灸】艾條灸5-15分鐘,艾炷灸3-7壯。
【按摩】用力按揉條口,可治肩關節劇痛、急痛,將艾條對準條口,距皮膚2~3厘米,灸5~10分鐘,可治胃腸虛弱、肩臂疼痛、下肢痿痹等疾病[1]


視頻

焦守廷上傳足陽明胃經《條口穴》


參考文獻

  1. 條口穴,穴位密碼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