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注釋、翻譯、賞析


杜甫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這是杜甫自傷貧困的歌。上元二年(761)秋八月,怒號的秋風捲走了杜甫浣花溪畔草堂上的茅草,晚上又下了一場大雨,搞得屋漏床濕。面對這苦難的處境,杜甫不只是哀嘆自己的遭遇,而是進一步聯想到像自己一樣的「天下寒士」們何時才能都解脫苦難。這種憂國憂民、先人後己的高尚情懷歷來為人們所稱道。這是一首歌行體的古詩,句式長短不齊,韻腳多次轉換,給人一種參差錯落、曲折跌宕的感覺,有助於表現坎坷生活和悲涼鬱塞的心情。[1]

目錄

原詩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飛渡江灑江郊:高者掛罥長林梢,

下者飄轉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

歸來倚杖自嘆息。

俄頃風定雲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里裂。

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

自經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風雨不動安如山!

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注釋

重:層。茅:茅草。

罥:纏繞。長林梢:高大的樹梢。

塘坳:低洼積水的地方。

「忍能」句:意思是,竟忍心這樣當面做賊。

入竹去:到竹林里去。

俄頃:轉眼間,不大一會兒。

漠漠:陰沉迷濛的樣子。向:將近。

「布衾」句:意思是,蓋了多年的布被子已不保暖了。衾(qīn),被子。

惡臥:睡相不好。踏里裂:蹬破了被裡。

雨腳:成串的雨點。如麻:用來形容雨點很密集的樣子。

喪亂:指安史之亂。

何由徹:如何挨到天亮。徹:通達,這裡是「通宵達旦」的意思。

安得:怎樣才能得到。廣廈:高大而寬敞的房屋。

庇:遮蓋,庇護。

突兀:高聳的樣子。見:通「現」。

譯詩

八月秋高,狂風怒號,

捲走了我屋上的層層茅草。

茅草飛過江去落在了荒郊,

飄得低的掉在水塘里,

飄得高的掛在大樹梢。

南村的孩子們欺我年老無力,

竟當着我的面做強盜。

公然把茅草搶到竹林里去,

我唇焦口噪喊不住,

拄着杖嘆息不已氣難消。

一會兒風停了雲色漸漸變暗,

秋天天色迷濛已經到了晚上。

布被子用了多年就像鐵一樣冰冷,

小兒子睡相不好又把被裡蹬爛。

屋裡漏雨連床頭也沒有乾的地方,

密集的雨點卻一夜都不間斷。

自從安史亂起我就睡不安穩,

像這樣濕漉漉的如何熬到天亮!

怎樣才能得到千萬間寬大的房屋,

庇護住天下寒士讓人人喜歡,

不懼風不懼雨安穩如山!

唉,什麼時候眼前會出現這樣的房屋,

即使我的屋子破了受凍死去也心甘!

賞析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是一首典型的現實主義詩作。它寫於杜甫漂泊西南時期,記錄了他當時居住在成都西郊浣花溪畔一間茅屋內的生活經歷和感觸。

詩的前三節描寫了秋風卷屋、群童抱茅、夜雨濕屋等幾幅畫面,寫出秋風吹破茅屋後給詩人帶來的困境。從「自經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兩句起,詩人把風雨之夜的困境同動盪多年的安史之亂聯繫起來,把對個人生活的憂慮轉為對國家、對人民的憂慮。「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表現了詩人在經受生活上、精神上痛苦折磨的時候,想得更多的是普天之下千千萬萬像他這樣處於困苦境地的「寒士」,充分體現了詩人憂國憂民的高尚情操。

這首詩境界闊大深廣,雖寫的是個人的生活遭遇,但並未被淒涼的情感淹沒,而是表現出了一種推己及人,甚至寧苦自身以利他人的崇高思想境界。加之敘事生動而有層次,情感抒發深摯感人,語言使用準確而富有表現力,長短句的錯落搭配體現了「歌行體」的動感,是一首思想內容和藝術形式完美結合的好詩。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