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花鴨》題解,譯文,注釋賞析
《花鴨》這首詩是杜甫在成都所作《江頭五詠》(丁香、麗春、梔子、鸂鶒、花鴨)的最後一首。這五首詩都是借詠物以自詠的,而這一首,是他結合自身經歷所寫,且極具諷刺意義。
杜甫曾由左拾遺貶華州司功參軍,也正是由於好開腔,好管「閒事」,以至於觸怒了唐肅宗和他的親信。但是杜甫並不後悔,而且一直鳴到死,這就是他的偉大過人之處了,在舊社會,是難能可貴的。[1]
詩中描繪了花鴨潔身自好從容不迫的本性,又以羽毛獨立喻自己的才能,下句以黑白分明喻自己的品德。似有貶抑之意,其實是極力讚揚。充分表現了杜甫「疾惡如仇」的性格,諷刺了嫉賢妒能之人的醜惡嘴臉。
目錄
原文
花鴨無泥滓,階前每緩行。
羽毛知獨立,黑白太分明。
不覺群心妒,休牽眾眼驚。
稻粱沾汝在,作意莫先鳴!
注釋
「花鴨」二句:以花鴨身上之無泥,喻自己之潔身;以花鴨之緩行,喻自己之從容自得。泥滓:泥渣。
太分明:特別清楚明了。這裡所指是非分明,善惡分明。說「太分明」,似有貶抑之意,其實是極力讚揚。這也充分表現了杜甫「疾惡如仇」的性格。
「不覺」二句:依照仇兆鰲註:「下四作警戒之詞。群心眾眼,指諸鴨言。然惟獨立,故群心妒;惟分明,故眾眼驚。」按群心眾眼,比一般俗物。
稻粱:食物,此處喻祿位。汝:你。先鳴:首先發聲。此處喻直言。末二句含義極深廣,意在揭露權貴們用威迫利誘的手段來壟斷言路,使大家都不敢發聲。
譯文
花鴨雖然不是什麼名貴的物種,但它卻有着可貴的獨特之處。你看它身上從來都不沾染一點兒泥渣,無論多麼高的台階,都能保持穩重的姿態,緩步慢行。
再看它身上的羽毛,每一根都是緊緊相依卻更懂得如何單獨站立,只是它這一身與眾不同的羽毛,黑色與白色太過分明。
花鴨並沒有察覺它已招惹了一大群鴨子的真心嫉妒,但它也沒有絲毫辦法,去阻止那些被俗世凡塵牽動的驚詫的眼神。
花鴨啊花鴨,如果你身邊那極其微少的稻粱尚且還在,我勸你千萬不要率先發出聲音,不然觸動了群鴨的私慾,你必將斷了你賴以生存的稻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