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寄贊上人》題解,譯文,注釋賞析
《寄贊上人》這首詩是杜甫於唐肅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冬在秦州所作。贊上人,即贊公和尚。
當年,杜甫在天水西枝村想與贊上人共同尋置一處向陽暖和的地方搭建草堂毗鄰而居。然而當時臨近深秋,樹藤已沉入暗色,土地露出潮濕,直到夜色來臨,兩人仍沒有找到如意的地方,只好回去歇息。到了晚上,二人燒火煮茶,通宵攀談,回顧京城往事,感慨萬千。然而經過幾天尋找未果,杜甫只好暫時回到秦州。過了幾天他又聽說西枝村西邊有個山谷風光極美,於是又產生了一同尋找卜居地的想法,便用詩的形式給贊上人寫了這一封信,再次談到自己對卜居地的基本要求和與贊上人作鄰往來的美好憧憬。[1]
目錄
原文
一昨陪錫杖,卜鄰南山幽。
年侵腰腳衰,未便陰崖秋。
重岡北面起,竟日陽光留。
茅屋買兼土,斯焉心所求。
近聞西枝西,有谷杉黍稠。
亭午頗和暖,石田又足收。
當期塞雨干,宿昔齒疾瘳。
裴回虎穴上,面勢龍泓頭。
柴荊具茶茗,徑路通林丘。
與子成二老,來往亦風流。
注釋
一昨:昨天,過去。一為發語詞。錫杖:僧人所持之杖,亦稱禪杖,此代指贊上人。卜鄰:選擇鄰居。《左傳·昭公三年》:「惟鄰是卜。」
年侵:為歲月所侵,指年老。未便:不便。
重岡:大而平坦的山岡。竟日:終日,整天。
買:一作「置」。斯:這樣,就。
聞:聽說。杉:指樹。黍:指莊稼。《全唐詩》校:「一作漆,即黍」。稠:多。
亭午:中午。頗:很,特別。石:《全唐詩》校:一作「沙」。
塞:《全唐詩》校:一作「寒」。宿昔:早晚,表示時間之短。齒疾:齒病。廖:病癒。
裴回:同「徘徊」。虎穴:山名。面勢:對面。龍泓:水名。
柴荊:用柴荊做的簡陋的門,指村舍。徑:一作「遙」。此為《全唐詩》校。
二老:指自己與贊上人。亦:也。
譯文
前幾天,承蒙禪師您的陪同前往南山,去尋找一處幽靜的棲身之地,然後與您久居為鄰。因為我現在為歲月所侵,日漸衰老,而且腰身腿腳明顯已經乏力,所以目前長期在陰冷的山崖下居住以度生命之秋,實屬不便。
如果能找到一塊由北而起、大而平坦的山岡,終日都能得到陽光照耀之地,該有多好。到那時,我們在陽光充足的山坡上搭建茅屋比鄰而居,再置點田地耕種,這樣就心滿意足,自此後也就可以安心頤養天年了。
我最近聽說西枝村的西邊有個山谷,那裡林木繁盛,生長很多杉樹,而且田地土質良好,莊稼地也有很多。況且,那個地方正午時候的陽光頗為和暖,在這樣旱澇保收的田地耕種,能夠保障農作物獲得豐收。
所以,我想等到雨停路干,早晚這牙疼的老病痊癒以後,再邀您同去西谷,徘徊于山谷的虎穴之上,同在龍潭的對面閒情觀覽。
如果能在那裡定居下來的願望得以實現,我會在茅舍里備下清茶相待,我們共同論經吟賦,我踏着林間小徑,前去拜訪您的雅居林丘。讓我們愉快地結成西枝「二老」,你來我往,賞花論酒,那將是令人十分愜意,也無比風流的晚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