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暹
杜暹 |
du xian |
中文名:杜暹 所處時代:唐朝 主要成就:因軍功拜相 民族族群:漢人 職業:數學家 出生日期:不詳 逝世日期:740年 官 職:黃門侍郎、同平章事 |
杜暹出身濮陽杜氏,明經及第,初授婺州參軍,人稱「百紙參軍」,歷任鄭縣尉、大理評事、監察御史、給事中,以清廉著稱。後出任安西副大都護,深得西域民心,平定于闐王尉遲眺叛亂。開元十四年(726年),拜黃門侍郎、同平章事,成為宰相。因與宰相李元紘不和,出任荊州長史,歷任魏州刺史、太原尹、戶部尚書、長安留守、禮部尚書等職、封魏縣開國侯。
開元二十八年(740年),病逝,追贈尚書右丞相,諡號貞孝。[1]
杜暹年輕時考中明經,補任婺州參軍,又改鄭縣縣尉,以清廉節儉著稱。後來,杜暹因公事獲罪,交付法司。大理正楊孚嘆道:「如若杜暹獲罪,何以勸勉公正清廉之士。」他特意向宰相推薦杜暹,杜暹因此被擢拜為大理評事。
目錄
兩赴安西
開元四年(716年),杜暹改任監察御史,併到磧西審核屯田事務。當時,安西副都護郭虔瓘與西突厥可汗阿史那獻、鎮守使劉遐慶等人不和,相互攻訐,唐玄宗便命杜暹調查。蕃人贈以重金,杜暹堅決推辭,不肯接受。隨從勸道:「您出使到這邊遠之地,不可辜負蕃人的情意。」杜暹只得接受黃金,但卻埋在幕帳之下。走出蕃境後,杜暹方才傳書告知蕃人。蕃人大驚,越過沙漠追趕杜暹,但卻追趕不上,只得作罷。杜暹回朝後,累遷至給事中
開元十二年(724年),安西都護張孝嵩調任太原尹,安西都護之職出缺。朝廷中便有人推薦杜暹,認為他曾出使安西,深得蕃人思慕。杜暹當時正為繼母守孝,被唐玄宗奪情起復,擢拜為黃門侍郎,並充任安西都護府副大都護、磧西節度使。
邊功入相
開元十三年(725年),于闐王尉遲眺勾結突厥以及西域一些蕃國,圖謀反叛唐朝。杜暹暗中探知,發兵征討,斬殺尉遲眺,並誅殺他的黨羽五十餘人,而後另立于闐王。于闐國局勢平定後,杜暹因功加授光祿大夫。他在安西任職四年,安撫將士,不辭辛勞,深得當地民心。
開元十四年(726年),唐玄宗召拜杜暹為宰相,授他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交河公主(阿史那懷道之女)和親突騎施,曾派使者到安西互市。使者向杜暹宣讀公主教令,杜暹怒道:「阿史那的女兒怎敢向我宣讀教令。」他鞭笞使者,將其扣留。蘇祿可汗大怒,舉兵侵入安西四鎮,並圍困安西城。這時,杜暹剛剛卸任回朝,繼任的安西都護趙頤貞出戰失利。蘇祿可汗大肆掠奪四鎮儲積,不久聽聞杜暹拜相,便撤軍而回。
仍居要職
杜暹拜相後,與李元紘不和,常在政事上產生分歧,以致紛爭不斷。
開元十七年(729年),唐玄宗將二人一同罷相。杜暹被貶為荊州長史,後歷任魏州刺史、太原尹。
開元二十年(732年),唐玄宗巡幸北都太原,拜杜暹為戶部尚書,讓他扈駕返回長安。
開元二十二年(734年),唐玄宗巡幸東都洛陽,命杜暹為長安留守。杜暹抽調輪值衛士,修繕三宮,加高城牆,並親自巡查,從不懈怠。唐玄宗得知後,下詔褒獎。
開元二十四年(736年),李林甫升任中書令。杜暹接替李林甫,出任禮部尚書,並封魏縣侯。
晚年病逝
開元二十八年(740年),杜暹病逝,終年六十餘歲。唐玄宗追贈他為尚書右丞相,又命中使幫忙辦理喪事,並賞賜絹帛三百匹,賜諡號貞肅。右司員外郎劉同升、都官員外郎韋廉認為杜暹忠孝雙全,貞肅二字不能褒獎他的美德,請求更改諡號,杜暹之子杜孝友也向皇帝申訴。太常寺最終將杜暹的諡號定為貞孝。
軼事典故
杜暹離任婺州參軍時,州吏贈送他一萬張紙。當時,婺州所產紙張非常有名,相互饋送也是官場慣例。但杜暹卻只收取了一百張紙,其餘全部退還。杜暹因此被稱為「百紙參軍」。
人物評價
劉昫:⑴ 暹在家孝友,愛撫異母弟昱甚厚。然素無學術,每當朝談議,涉於淺近。常以公清勤儉為己任,時亦矯情為之。弱冠便自誓不受親友贈遺,以終其身。⑵ 魏知古、盧懷慎、源乾曜、李元紘、杜暹、韓休、裴耀卿,悉蘊器能,咸居宰輔。或心存啟沃,或志在薦賢,或出愛子為外官,或止屯田於關輔,或不受蕃人之賂,或堅劾伯獻之奸,或廣漕渠以充國用:此皆立事立功,有足嘉尚者也。盧、李、杜三君子,又以清白垂美簡書,公孫弘之流也。
司馬光:⑴ 自王孝傑克復四鎮,復於龜茲置安西都護府,以唐兵三萬戍之,百姓苦其役;為都護者,惟田揚名、郭元振、張嵩及暹皆有善政,為人所稱。
⑵ 上即位以來,所用之相,姚崇尚通,宋璟尚法,張嘉貞尚吏,張說尚文,李元紘、杜暹尚儉,韓休、張九齡尚直,各其所長也。
徐鈞:婺女初官辭贐紙,安西按虜復埋金。公清勤約自宜相,文墨何須較淺深。
家庭成員
祖父:杜義寬,滕王(李元嬰)府諮議、蘇州司馬。
父親:杜承志,吏部員外郎。
兄弟:杜昱,給事中。
兒子:杜孝友,殿中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