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文达
杜文达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第三军团连指导员、第一军政治部直属队党总支书记。参加了中央苏区反"围剿"和长征。
杜文达 | |
---|---|
原图链接 来自360网 | |
出生 |
1914年 江西吉安 |
逝世 | 1995年 |
职业 | 军事领域人物 |
目录
简历
杜文达[1] 少将是江西省庐陵(今吉安)县大冲乡泉溪村人,1914年出生。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红12军特务团勤务员、红1军团随营学校排长、指导员、参加了中央苏区反"围剿"和长征。1936年入陕北红军大学学习。后任晋察冀军区组织科科长、第3军分区大队政委、第1军分区团政委、冀中军区第7军分区副司令员、冀中军区3纵11旅旅长、第11军分区司令员、晋察冀军区独立9旅旅长、7纵19旅旅长、69军205师师长、独立206师副师长、直属206师师长。参加了百团大战、张家口保卫战和清风店、石家庄、平津等战役。建国后,任河北军区参谋长。
1952年毕业于军事学院。1953年入朝作战,任志愿军67军副军长,参加了金城战役。回国后担任67军副军长,代军长兼天津警备区司令员,66军军长。1969年6月郑维山晋升军区司令员,10月张云龙,郑叁生、宋玉琳、杜文达被任命为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后因内蒙古政局不稳,1969年12月19日,中共决定对内蒙古实行全面军管。由北京军区司令员郑维山、副司令员杜文达、副政委黄振棠、张正光组成内蒙古前线指挥所,统一领导内蒙古的工作。杜文达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生平
出身
杜文达(1914~1995),江西省吉安县大冲乡泉溪村人,1914年5月29日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7岁时给同村人家当放牛娃。1927年春,杜文达到叔叔杜博业开的吉安城花巷街小店当学徒。1930年10月红军攻下吉安。早在1929年加入了"学徒联合会"的杜文达积极参加各种斗争活动,并报名参加了红军。
参军
参加红军被编入红十二军学兵营政治连短期集训后,正式分配到红十二军三十六师宣传队当宣传队员,后任红十二军特务团勤务员。参加了中央苏区一至五次反围剿战斗。战斗中三次负伤,三次手术取弹片。1933年3月,杜文达调红一方面军随营学校学习。任随营学校排长、一连指导员、总支部书记。三个月毕业后分配到兴国补充师司令部当政治指导员。不久,又任师教导队指导员。第三次手术取出弹片后,经过一段时间疗养,被分配在红三军团后勤部工作。参加了长征。
遵义会议后,杜文达编入红三军团警通排,担负着保护警卫军团长彭德怀等首长安全的重任。1936年夏,杜文达调红一军团政治部巡视团。1937年1月,被选送到延安红军大学学习。1938年1月,被分配到冀中军区三分区十一大队任政治委员。参加了根据地反"扫荡"战役。
1939年7月,杜文达调任三分区游击一支队政治委员,在定北、定南一带开展地区性抗日游击战争。1940年8月,杜文达率一支队并指挥定北、曲阳、新乐三县的地方抗日游击队及1万多群众,参加由八路军发动的"百团大战"。1943年4月,杜文达调任六区队区队长。1944年8月,调任冀中七分区副司令员。采取分散活动、便衣隐蔽等机机智灵活的方式,以地道战、院落伏击、挑帘战、捕捉战、夜间伏袭战等打击日寇,粉碎"治安强化运动"。
1945年9月初,杜文达任冀中纵队十一旅旅长兼政委。率部打击了晋绥两地区的国民党军向绥远和张家口、北平的进攻。1946年5月,指挥了保卫胜芳的战斗。胜芳战役结束后,杜文达任冀中军区十一分区司令员,长期带病战斗。10月9日,解放了赵县。后任冀中军区独立九旅旅长,率部参加了正太战役和解放石家庄战斗。1948年11月,杜文达率部攻克保定,兼任保定警备司令。参加了平津战役。
解放后经历
1952年7月,杜文达从南京军事学院学习结束后,任六十六军副军长,并代理军长职务。8月,由北京通县进驻天津,担负山海关、秦皇岛、北戴河一线海岸边御任务。兼任天津警备司令员。10月,兼任北京军区工程指挥部第一副主任。从1954年至1965年期间,杜文达率部队共为军区或全军进行编制装备、抗登陆、守备作战、防御进攻、反空袭、平山会合、实兵对抗、工兵扫雷以及防原子防化学演习达16次之多。在对外开放中,扩大了人民解放军的世界影响。1969年11月,杜文达任北京军区副司令员。1980年,担任顾问。撰写了《晋察冀抗日斗争史》、《我的回忆》等革命回忆文章。
逝世
1995年3月6日,杜文达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
荣誉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曾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和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是政协全国第五届委员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