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撰
解釋
臆造;虛構 謂沒有根據地編造;虛構。
出處
宋·王楙《野客叢書·杜撰》:「杜默 為詩,多不合律。故言事不合格者為杜撰……然仆又觀俗有杜田、杜園之說,杜之雲者,猶言假耳。」 《朱子語類》卷六六:「道理人卻說得去,法度卻杜撰不得。」 《古今小說·眾名姬春風吊柳七》:「這個詞……有個一定不移之格。作詞者,按格填入,務要字與音協,一些杜撰不得。」 清趙翼《題百體壽字》詩:「就中亦有杜撰筆,世無可證聊相期。」 楊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二四章:「得了,你別閉門造車來杜撰故事吧!」按,此詞之源,另有三說:一說為 漢田何(號 杜田生 )故事; 參閱 宋·沈作喆《寓簡》卷一;一說為 南朝 梁陶弘景弟子杜道士故事; 參閱 清·洪亮吉《北江詩話》卷五;一說為 宋盛度故事。 參閱 清·趙翼《陔餘叢考·杜撰》。
示例
只恐又是你的杜撰。——曹雪芹《紅樓夢》
相關故事
版本一 「杜撰」這一詞起源於唐五代,與杜光庭有關。杜光庭(850—933年),字聖賓,號東瀛子,浙江縉雲人。唐懿宗時,考進士未中,後到天台山入道。杜光庭精通儒、道典籍,在四川做道士時,出於維護道教的目的,編撰神話故事闡揚道教,存世的有《靈異記》、《神仙感遇記》、《墉城集仙記》等;對道教儀則、應驗方面的著錄有《道德真經廣聖義》、《道門科範大全集》、《廣成集》等。《道藏》收錄其著作27種,200餘卷,其中有很多是神仙怪異的內容,屬於胡編亂造。由於是杜光庭所編撰,因此後世對於沒有事實根據而胡湊的著作,叫做「杜撰」。 版本二 什麼叫「杜撰」? 《現代漢語詞典》杜撰:沒有根據的編造;虛構。《古漢語詞典》杜撰:臆造,捏造。語本宋人王琳《野客叢書》杜默逸事。是說歷陽人杜默喜歡作詩,但並無真才實學,對詩的韻律一竅不通,卻反對循規蹈矩,因此他的詩往往鬧出許多笑話。 有一次,其師石介和歐陽修在開封為再次名落孫山的杜默設宴告別,席間詩酒唱和。杜默在答謝詩中寫道:「一片靈台掛明月,萬丈詞焰飛長虹;乞取一杓鳳池水,活取久旱泥蟠龍。」詩句可算豪放。但鄰座一考生卻說此詩後兩句重複用了「取」字,犯詩家忌諱,應改。杜默不接受,他說那是死守陳規陋習,而詩貴在意境,決不能以詞害意。因此,人們每每見到他的詩就說:「這是杜默所撰」。後來,人們就把 「杜默所撰」簡化為「杜撰」了,用來指稱信口開河或不通文理的文章。 其實早在杜默以前,就流傳着有關「杜撰」笑話。僧人文瑩《湘山野錄》:記載北宋參知政事石中立在中書省任職時,盛度任翰林院學士,撰《張文節公知白神道碑》,送給皇上看了後,呈送中書省。石中立問他:「這是誰撰寫的?」盛度匆促回答:「度撰。」說完他才悟到「度撰」與「杜撰」同音,頓時滿堂大笑。 岳飛的幕僚沈作喆的《寓簡》提出了「杜撰」的另一由來:西漢臨淄(今山東淄博市臨淄區)田何曾從淳于(今山東安丘)人光羽受《易》學,得孔門真傳,後廣收弟子,傳授今文《周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