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居 (清)高鼎
村居 (清)高鼎
詩人晚年歸隱於上饒地區、閒居農村時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
寫時間和自然景物。生動地描寫了春天時的大自然,寫出了春日農村特有的明媚、迷人的景色。
早春二月,小草長出了嫩綠的芽兒,黃鶯在天上飛著,歡快地歌唱。堤旁的柳樹長長的枝條,輕輕地拂著地面,彷彿在春天的煙霧裡醉得直搖晃。
目录
【作品原文】
編版入國小二年級下冊
《村居》是描寫春景的名詩。
本課是部編版二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第一課《古詩二首》中的第一首古詩,課文配有插圖,本古詩需要學生掌握的生字一共有三個,分別是:詩、童和村三個字。[2]
作者簡介
高鼎(1821-1861年)清代後期詩人。字象一,又字拙吾,仁和(今浙江省杭州市)人。
高鼎生活在鴉片戰爭之後,大約在咸豐年間(1851~1861年),無甚事跡記載,一般人提到他,只是因為他寫了一首有關放風箏的《村居》。著作有《拙吾詩稿》等。[3]
寫作背景
詩人晚年遭受議和派的排斥和打擊,志不得伸,歸隱於上饒地區的農村。
在遠離戰爭前線的村莊,寧靜的早春二月,草長鶯飛,楊柳拂堤,受到田園氛圍感染的詩人有感於春天的來臨,而寫下此詩。
譯文
農曆二月,青草漸漸發芽生長,黃鶯飛來飛去,輕拂堤岸的楊柳陶醉在春天的霧氣中。
村里的孩子們早早就放學回家,趕緊趁著東風把風箏放上藍天。[4]
句意
①. 村居:在鄉村里居住時見到的景象。
②. 拂堤楊柳:楊柳枝條很長,垂下來,微微擺動,像是在撫摸堤岸。
③. 醉:迷醉,陶醉。
④.春煙:春天水澤、草木等蒸發出來的霧氣。
⑤. 散學:放學。
⑥. 紙鳶:泛指風箏,它是一種紙做的形狀像老鷹的風箏。
⑦. 鳶:老鷹
賞兮
全詩前半部分寫景,後半部分寫人,前半部分基本上是寫的靜態,後半部分則添加了一個動態。
物態人事互相映襯,動態靜態彼此補充,使全詩在村居所見的“春”景這一主題下,完美和諧地得到了統一。
【上闋】
草長鶯飛二月天
“草長鶯飛”四個字,把春在的景物寫活,使讀者彷彿感受到那種萬物復甦、欣欣向榮的氣氛,讀者的眼前也好像湧動著春的脈搏。
拂堤楊柳醉春煙
寫村中的原野上的楊柳,“拂”,“醉”,把靜止的楊柳人格化了。枝條柔軟而細長,輕輕地拂掃著堤岸。春日的大地艷陽高照,煙霧迷濛,微風中楊柳左右搖擺。
詩人用了一個“醉”字,寫活了楊柳的嬌姿;寫活了楊柳的柔態;寫活了楊柳的神韻。這是一幅典型的春景圖。
【下闋】
兒童散學歸來早
孩子們放學早,“散學歸來”用一“早”字,說明連孩子們也讓這風和日麗的氣候給打動。
天氣實在太好了,連平時愛在外貪玩的小學生們也一反常態,放學後早早地回到家,趕緊放起風箏來。
主要寫人物活動。描述了一群活潑的兒童在大好的春光裡放風箏的生動情景。
忙趁東風放紙鳶
趁著刮起的東風,放起了風箏。兒童正處在人生早春,兒童的歡聲笑語,興致勃勃地放風箏,使春天更加生機勃勃,富有朝氣。
兒童、東風、紙鳶,詩人選寫的人和事為美好的春光平添了幾分生機和希望。
結尾兩句由前兩句的物寫到人,把早春的迷人渲染得淋漓盡致。
春景既然如此動人,生活在這如畫的春光中的人更是如此,詩的後兩句,由景而及人,詩人饒有情致地寫了一個群童放風箏的場面。
視頻
村居 清代 高鼎 潮州話讀古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