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杏叶沙参

杏叶沙参

中文名称:杏叶沙参

拉丁学名:Adenophora hunanensis Nannf.

科:桔梗科

属:沙参属

种:杏叶沙参

杏叶沙参(学名:Adenophora hunanensis Nannf.)是桔梗科沙参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中国的特有植物。分布在中国大陆的广西、江西、广东、河南、贵州、四川、山西、陕西、湖北、湖南、河北等地,生长于海拔800米至2000米的地区,一般生于山坡草地以及林缘草地,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模式标本产地是湖南武冈。南沙参载于东汉《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并记述有"主积血惊气,除寒热,补中益肺气。"的功用。南北朝《本草经集注》中将沙参与人参、玄参、丹参、苦参称为五参。

目录

信息

别名:宽裂沙参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合瓣花亚纲

目:桔梗目

亚科:桔梗亚科

族:风铃草族

分布区域:广西、江西、广东、河南、贵州、四川、山西、陕西、湖北、湖南

形态特征

茎高60-120厘米,不分枝,无毛或稍有白色短硬毛。

茎生叶至少下部的具柄,很少近无柄,叶片卵圆形卵形至卵状披针形,基部常楔状渐尖,或近于平截形而突然变窄,沿叶柄下延,顶端急尖至渐尖,边缘具疏齿,两面或疏或密地被短硬毛,较少被柔毛,也有全无毛的,长3-10 (15) 厘米,宽2-4厘米。

花序分枝长,几乎平展或弓曲向上,常组成大而疏散的圆锥花序,极少分枝很短或长而几乎直立因而组成窄的圆锥花序。花梗极短而粗壮,常仅2-3毫米长,极少达5毫米,花序轴和花梗有短毛或近无毛;花萼常有或疏或密的白色短毛,有的无毛,筒部倒圆锥状,裂片卵形至长卵形,长4-7毫米,宽1.5-4毫米,基部通常彼此重叠。花冠钟状蓝色紫色或蓝紫色,长1.5-2厘米,裂片三角状卵形,为花冠长的1/3;花盘短筒状,长 (0.5) 1-2.5毫米,顶端被毛或无毛。花柱与花冠近等长。

蒴果球状椭圆形,或近于卵状,长6-8毫米,直径4-6毫米。种子椭圆状,有一条棱,长1-1.5毫米。花期7-9月。[1]

近种区别

该种以大多数具柄的叶子、几乎平展或弓曲上升的花序分枝、极短而粗壮的花梗、特别是宽而通常在基部彼此重叠的花萼裂片和被毛(少无毛)的花盘,有别于近缘种。与 A. petiolata 的区别不仅在于花萼、花盘和花冠大小,还在于花冠裂片的形状,本种花冠裂片三角状卵圆形,宽大于长,而 A. petiolata 为卵状三角形,长大于宽。而且木种叶片厚,纸质,而 A. petiolata 叶片薄,膜质或薄纸质。两个种在形态上的界线一般说来是清楚的。在生态上,各占据不同海拔高度。但也有难于区分的情况。

主要亚种

种内可分为两个异域亚种。

杏叶沙参(原亚种)

至少茎下部的茎生叶有明显的叶柄,柄长可达2.5厘米。花萼裂片较宽,宽2-4毫米。花盘长1.5-2.5毫米,大多被毛。

华东杏叶沙参(新亚种)

茎生叶近无柄或仅茎下部的叶有很短的柄,极少叶柄长达1.5厘米的。花萼裂片较窄,宽1.5-2.5毫米。花盘长 (0.5) 1-1.5 (2) 毫米,多数无毛。

生长环境

杏叶沙参(原亚种)生于海拔2000米以下的山坡草地和林缘草地。

华东杏叶沙参(新亚种)生于海拔1900米以下的山坡草地或林下草丛中。

分布地域

杏叶沙参(原亚种)产贵州(凯里)、广西(阳蒴、兴安)、广东(连南、乳源、仁化)、江西西部、湖南、湖北、四川(城口、巫溪、奉节、秀山)、陕西(铜川以南)、河南西部、山西南部(芮城、阳城、晋城、陵川)、河北南部(磁县)。

华东杏叶沙参(新亚种)产江西东部(包括庐山)、福建西部(连城、永安)、浙江(龙泉、天目山)、安徽(黄山、九华山)、江苏(溧阳、南京)。

主要价值

该种是中国药典中南沙参的药源之一。

性味归经

性味:甘微苦,凉。

①《本经》:味苦,微寒。

②《纲目》:甘淡而寒。

归经:入肺、肝经。

①《滇南本草》:入肺。

②《本草蒙筌》:足厥阴。

③《本草汇言》:入手太阴肺经,又肝、脾二经气分。

功能主治

养阴清肺,祛痰止咳。治肺热燥咳,虚痨久咳,阴伤咽干喉痛。

①《本经》:主血积惊气,除寒热,补中益肺气。

②《别录》:疗胃痹心腹痛,结热邪气,头痛,皮间邪热,安五脏,补中。

③《药性论》:能去皮肌浮风,疝气下坠,治常欲眠,养肝气,宣五脏风气。

④《日华子本草》:补虚,止惊烦,益心肺,并(治)一切恶疮疥癣及身痒,排脓消肿毒。

⑤《纲目》:清肺火,治久咳肺瘘。

⑥《玉楸药解》:清肺气,生肾水,涤心胸烦热,凉头目郁蒸,治瘰疬斑疹,鼻疮喉痹,疡疮热痛,胸膈燥渴,溲便红涩,膀胱癃闭。

⑦《饮片新参》:清肺养阴,治虚劳咳呛痰血。

⑧《中国药植图鉴》:降低血压。

用法用量

内服:熬汤,3~5钱(鲜者1~3两);或入丸、散。

注意事项

风寒作嗽者忌服。

①《本草经集注》:恶防己,反藜芦。

②《本草经疏》:脏腑无实热,肺虚寒客之作泄者,勿服。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