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李静海[1]
化学工程专家,1956年10月25日生于山西静乐。1982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热能工程专业,1984年获该校硕士学位。1987年获中国科学院化工冶金研究所(现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博士学位。现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党组书记。曾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所长。199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李静海
出生 1956年10月25日
山西静乐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母校 哈尔滨工业大学
职业 中国科学院院士
博士生导师
研究领域 多尺度方法和颗粒流体两相复杂系统

目录

教育背景

  1. 1982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
  2. 1984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学位
  3. 1987年,中国科学院化工冶金研究所 博士学位
  4. 1987年后,赴美国纽约城市大学和瑞士联邦理工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

人物生平[2]

  • 1978年3月--1984年9月,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学习
  • 1984年9月--1984年12月,在中国煤炭科学研究院北京煤炭化学研究所任职
  • 1984年12月--1987年8月,在中国科学院化工冶金研究所博士研究生学习
  • 1987年8月--1990年4月,分别赴美国纽约市立大学、瑞士联邦理工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 1990年4月--2001年4月,在中国科学院化工冶金研究所工作,历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副主任、副所长、所长
  • 2001年4月--2004年2月,任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所长
  • 2004年2月--2016年12月,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
  • 2017年12月--2018年2月,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党组书记
  • 2011年5月起,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
  • 2014年9月起,任国际科学理事会副主席
  • 2017年12月,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党组书记
  • 2018年2月,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党组书记、主任
  • 2018年3月,任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科协副主席,科学技术部党组成员,国家自然基金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

研究方向

  • 主要从事颗粒流体两相系统量化设计和放大的研究。

科研成果

  • 提出基于颗粒尺度、颗粒聚团尺度和设备尺度的多尺度分析方法和两相非均匀结构应满足的稳定性条件,建立了具有普遍意义的能量最小多尺度(EMMS)模型,并将其扩展到径向分布的计算和两态共存临界条件的确定。阐明两因素控制的流动系统中控制机制之间的协调导致有序结构,表达了其稳定性条件与各控制机制极值趋势之间的关系。
  • 在计算机仿真和洁净煤技术方面开展了工作,开发了中小型设备中抑制氮氧化物的无烟燃煤技术,并推广应用。

主要奖项

  • 1989年,获中科院自然科学一等奖和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第五获奖人)
  • 1993年,获中科院自然科学一等奖(第一获奖人)
  • 1995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第一获奖人)

参考资料

  1. [1] 中国科学院
  2. [2] 个人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