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雅卿
李雅卿( Li Yaqing ,1954年-)出生於南投縣魚池鄉。
1979年,獲得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碩士。
李雅卿主張應給予學生完全的學習自主權,培養孩子完全獨立思考的能力,才能擺脫黨國教育文化的枷鎖,走出大中國文化的束縛!
目录
經歷
出身《中國時報》,曾做過《商業周刊》副總編輯。
台北縣種籽親子實驗小學(種籽學苑)創辦人及首任校長。台北市自主學習實驗計畫(國中、高中六年一貫)主持人,致力於台灣教育改革。其主持的台北市自主學習實驗計畫曾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譽為「亞洲最好的另類教育之一」。
曾任《中國時報》記者(採訪組)、《中國時報》專欄組副主任、《商業周刊》副總編輯、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發起人之一、毛毛蟲兒童哲學基金會發起人之一。
本身並為自主學習實踐者及提倡者,
現任中華民國自主學習促進會執行長。[1]
自主學習
曾從事新聞記者工作約十年的李雅卿,因小孩和台灣教育體制衝擊所產生的教育問題,辭職在家教育小孩,並深入研究另類教育方法。
在經歷過家長、教師和行政人員的角色,從威權體制教育的傳統中轉變為至力於實踐、宣場自主學習的經歷,使她能以不同的角度看待教育,並有效地與人分享自主學習的概念,協助別人找出實踐的方法,使他們著手改變。
1991年,曾全家至德國一年,其後並出書記載德國教育和台灣教育的不同產生的反思。
1994年創辦種籽學苑,擔任種籽學苑第一任校長。後創辦及主持台北市自主學習實驗計畫。[2]
李雅卿的教育實踐也影響了她的二個小孩。國內第一位數位政委唐鳳和台灣另類教育研究先驅唐宗浩也都是自主學習的實踐者和提倡者。[3]
反省主流體制的教育觀念
李雅卿有兩名孩子,長子唐宗漢,是一名高智商的孩子,8個月大就會說話、幼稚園時就喜歡思考問題、國小二年級能自己看完電腦入門書,唸著國小時便已喜歡做實驗。然而這一名聰穎孩子,卻因為與其他同齡孩子不同而受到排擠,同學覺得他奇怪,加上身體不好,動作慢,跑、跳都輸給其他同學,無法好好融入同學堆中,使他遭孤立與欺侮。
孩子覺得上課很無聊,老師也不懂得要如何教他。後來雖轉到資優班,但由於恐懼老師的體罰,以及受同學欺侮,他開始拒絕上學。 李雅卿初時還勸孩子上學,但是,有一天她接到學校通知唐宗漢被同學踢昏後,才驚覺應該正視孩子的問題。李雅卿開始反省主流的競爭社會、體制的教育觀念等種種問題。
從一位家長,變成一位教育家
李雅卿離開職場,回家帶孩子,做個平凡的家庭主婦。
1991年,在丈夫唐光華留學德國時,她帶著兩名孩子去過去,經一年多的時間,孩子薰陶在自在的學習環境中,回到台灣後,才14歲的宗漢再也沒有回到學校,只是曾到大學旁聽,他以自修的方式,選擇自己想學的知識。
1994年,李雅卿創辦種籽學苑,擔任第一任校長。後創辦及主持台北市自主學習實驗計畫,也是自主學習促進會發起人。[4]
而她的長子唐宗漢16歲就有辦法自己賺錢,安排自己的生活,更在電腦程式設計上闖出一番佳績,成為“台灣十大電腦高手”之一,唐宗漢的成功,讓李雅卿的故事開始廣為人知,人們對這位偉大的母親讚嘆有加,無論如何,面對這些讚美,李雅卿謙虛地說,自己只是一個很簡單的媽媽,唸了一點點書,想過一點生命是什么。由於兩個孩子跟這個大社會對應起來那么痛苦,就決定帶著他們,盡一點力氣,做一點事。
唐宗漢後來變性,改名唐鳳,李雅卿和唐光華他們對於這點並不在意,認為只要孩子開心就好,充份顯現她對孩子無條件的愛與自主權的尊重。無私的母愛,使她成為一位偉大的母親,又因為擁有“陪自己的孩子,再去陪別人的孩子”的思考與行為,始終如一地捍衛孩子的自主,她從一位家長,變成一位教育家。
最年輕政委唐鳳 - 李雅卿實踐教改自學典範
李雅卿在她的著作 -《成長戰爭》一書中記下這段經歷:「在幼稚園時,宗漢曾因為在廁所被同學毆打,而想帶刀上學;小學二年級時還曾遭資優班同學圍毆,不斷抗拒上學。」因此,李雅卿決定讓唐宗漢在家自學。
李雅卿說,唐鳳開始「拒學」的時候,她還期盼孩子克服問題,勸勉唐鳳上學。直到有一天,唐鳳因為不願作弊讓同學看考卷,竟在班上被同學踢昏。看著孩子腹部的黑青,心疼至極的李雅卿才痛下決心,要把孩子留在家裡自己教。
李雅卿為孩子教育,挺身實踐教改之路,因而成為台北縣種籽親子實驗小學(種籽學苑)創辦人及首任校長、台北市自主學習實驗計畫(國中、高中六年一貫)主持人。李雅卿主持的台北市自主學習實驗計畫曾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譽為「亞洲最好的另類教育之一」。[5]
著作
1997年,《種籽手記》,遠流出版公司初版。為“全國教師票選十大必讀好書”之一。獲得中華民國全國教師會的推薦。
1997年,《成長戰爭》,商智文化第一版。
1997年,《天天驚喜》,商智文化。
1998年,《乖孩子的傷,最重:自主學習書信集》,元尊文化初版。
2000年,《北政實驗手記:一個成長、衝突與愛的故事》,商智文化。
2006年,《自主學習六講:知、行、悟的流轉》,自主學習促進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