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長干行》的全詩原文,注釋,賞析,解釋
原文
妾發初覆額,折花門前劇。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同居長干里,兩小無嫌猜。
十四為君婦,羞顏未嘗開。低頭向暗壁,千喚不一回。十五始展眉,願同塵與灰。
常存抱柱信,豈上望夫台。十六君遠行,瞿塘灩澦堆。五月不可觸,猿鳴天上哀。
門前遲行跡,一一生綠苔。苔深不能掃,落葉秋風早。八月蝴蝶來,雙飛西園草。
感此傷妾心,坐愁紅顏老。早晚下三巴,預將書報家。相迎不道遠,直至長風沙。
注釋
初覆額:古時女子十五歲方以簪束髮如成人,稱及笄。初覆額,指未束髮時頭髮散遮前額的樣子。
劇:嬉戲。
「郎騎」二句:竹馬,小兒把竹竿放在胯下當馬騎着玩耍。床,此指坐具。弄,耍弄。二句即為成語「青梅竹馬」之出處。
嫌猜:嫌疑。封建禮教規定男女授受不親,以避嫌疑。無嫌猜。即無嫌疑猜忌之心,正見天真無邪情狀。
羞顏:害羞的容顏。此與以下兩句寫初婚時的羞澀嬌媚。
展眉:舒展眉頭。形容心情舒暢。
塵與灰:指人死化為塵灰。此句謂願同生死,永不分離。
抱柱信:《莊子·盜跖》:「尾生與女子期於梁下,女子不來,水至,不去,抱樑柱而死。」後即以「抱柱」為守信的典範。
望夫台:傳說古有丈夫久出不歸,其妻每天登高而望,盼其歸來,久而化為石,遂稱望夫石,亦稱望夫台、望夫山。傳說有多處,大概皆以山石形狀附會成說。
瞿塘:峽名,為長江三峽之一。灩澦堆即為屹立瞿塘峽口江流最急處之巨石,在今重慶奉節縣東,因礙於航行,解放後被炸掉。
不可觸:李肇《國史補》卷下:「蜀之三峽……四月五月尤為險時,故曰『灩澦大如馬,瞿塘不可下;灩澦大如牛,瞿塘不可留;灩澦大如幞,瞿塘不可觸』。」
猿聲天上哀:《水經注·江水二》:「自三峽七百里中……常有高猿長嘯,屬引淒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門前」二句:謂丈夫離家時留下的足跡都一一長滿了綠苔。可見離家之久。
坐愁:猶言深愁。
早晚:猶何時。三巴:《華陽國志·巴志》:「(劉)璋乃改永寧為巴郡(今重慶),以固陵為巴東(今重慶奉節),徙(龐)羲為巴西(今重慶合川)太守,是為三巴。」
書:家信。
不道:猶不管、不顧。
長風沙:地名,又名長風夾,俗稱鴨兒溝,今名長風鎮,在安徽安慶市東郊二十九公里處長江邊上。
賞析
《長干行》 是南朝樂府民歌舊曲,原只有四句。崔顥的擬作擴充為四首意思相連的五絕。如其一: 「君家何處住?妾住在橫塘。停船暫借問,或恐是同鄉。」 其二:「家臨九江水,來去九江側。同是長干人,生小不相識。」 這是寫船行途中男女的對話。其中或許有着朦朧的情愫,或許是以輕快活潑的對白表現了人生中的一次偶遇。」 李白的 《長干行》 以長篇歌行的形式,通過一個商人婦的自述,表現了來往於長江上的人們對安定生活和真摯愛情的嚮往,使這類分散在吳歌西曲中的內容,凝聚成一個完整的主題。詩人學習漢樂府和北朝樂府民歌長篇敘事詩按年齡序數簡化敘事過程的結構,歷數女主人公愛情發展的幾個階段,將她隨年齡增長而變化的心理和情態生動真切地描繪出來。又吸收南朝樂府 《西洲曲》按景物節序的變換來展示人物內心活動的抒情方式,細膩地渲染女主人公從春到秋,由等待、盼望到傷心的感情發展過程。全詩既有南朝清商小樂府的清新熱烈,又比它樸素明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