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山中与幽人对酌》原文,注释,赏析
原文
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注释
“我醉欲眠”句:东晋末年,隐逸诗人陶渊明为人真率旷达,若于家中以酒待客,必然尽兴而饮,醉后就说:“我醉欲眠,卿可去。”此处化用陶渊明语。
琴:《晋书·陶潜传》记载:“(陶渊明)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另据《宋书·隐逸传》:“(陶)潜不解音声,而畜素琴一张,无弦,每有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潜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
赏析
“两人对酌山花开”。对酌不是独酌,李白的《月下独酌》诗说:“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表现的是独酌于月下的孤寂。而与性情相投的友人对酌,则是令人兴奋的。对酌于“山花”之中,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的花呢?不重要。重要的是它是山中的花,为喝酒的高士们衬托出远离尘俗而又热烈的气氛。
“一杯一杯复一杯”。这也是诗吗?看起来比“桃花潭水深千尺”那样随手拈来的比喻要更加地随意,似乎过于口语化且欠缺诗意,但是用在这里其实是合适而充满诗意的。首先这是一首具有乐府民歌风味的绝句。民歌是不求典雅的,而以自然天真为特色。而这种叠加递进式的表达也正烘托出了性情相投的朋友举杯痛饮的热烈场面,同时也刻画出他们不受束缚、不矫揉造作的形象。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将前两句同时描写的两位高士的形象转到作者自身,同时也将前两句以眼前高士相陪衬转到以历史上的高士相陪衬。据《宋书·隐逸传》:“(陶)潜不解音声,而畜素琴一张,无弦,每有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潜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是说陶渊明并不懂得音律,但他喜欢弹琴,常常喝到酒酣之际,便弹琴来抒发自己的情感,但是,请注意,他的琴是无弦的,所以陶渊明的弹琴无关音乐而纯粹是他真率脱俗的性情的表现,是魏晋风度的一种表现。
他的真率还表现在,来拜访他的人,无论贵贱,陶渊明有酒就会招待他们,如果自己先喝醉了,就对客人说:“我醉了,要睡了,你可以走了。”李白的这句诗差不多整个搬用了陶渊明的话,一方面延续了上句口语化的特点,传神地塑造了自己洒脱不羁的形象;另一方面,李白用一些语辞的细微变化,以及“明朝有意抱琴来”的下句的接续,还是表达出与陶渊明不一样的情感色彩。在《宋书·隐逸传》的刻画中,友情是缺席的,作者写陶渊明弹琴、酒醉遣客,都是意在表现“其真率如此”的“真率”的形象。而在李白的化用中,他不是说“卿可去”而是“卿且去”,且是暂且之意,意思是你就暂且先回吧,这个“且”是需要有下句来呼应的:“明朝有意抱琴来”,明天我们再一起喝酒,而且你不妨抱琴来。这里的“抱琴”同样是化用陶渊明的典故,但是在真率脱俗的涵义里更增添了知音互赏的意思。所以这首诗既刻画了超脱凡俗、不拘礼节、随性自然的幽人高士的形象,也写了志同道合、知己之交的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