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李烈钧
原图链接

李烈钧(1882年-1946年)字协和,号侠黄,江西武宁武宁罗溪人。中国国民党早期党员,中国近代著名将领。

李烈钧书法
原图链接

目录

革命生涯

1902年入江西武备学堂,1904年赴日留学,入东京振武学校,后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并于1907年在日本加入孙中山创办的中国同盟会,1908年毕业回国后,任江西新军第27混成协第54标第1营管带,曾因宣传反清思想遭拘捕。1909年昆明,任云南讲武堂教官兼兵备道提调、陆军小学堂总办等职。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李烈钧被推任江西都督府参谋长,因劝说北洋海军主要舰艇宣布起义,得以兼任海军总司令。嗣任安徽都督,五省联军总司令兼中央军司令。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被临时大总统孙中山任命为江西都督。在袁世凯任大总统后,继续任江西都督。

1913年5月联合广东都督胡汉民、安徽都督柏文蔚通电反对袁世凯政府向五国银团借款。袁世凯旋即罢免三督,并令北洋军第六师李纯部进入江西。7月12日在孙中山的指示下,李烈钧在江西湖口宣布“独立”,发表讨袁通电宣布起兵,率先发动反对袁世凯的“二次革命”。失败后,流亡日本,继续筹划反袁事业。

1915年12月25日又与唐继尧蔡锷等人一起,成立“护国军”发动护国运动,揭起护国讨袁旗帜,任护国军第二军总司令。1916年5月任广州军务院抚军。六月攻打韶关,龙济光部闻炮声逃走,故民间中有“李烈钧三炮定韶关”之美谈。

1917年后任孙中山在广州所组大元师府的总参谋长。辅佐孙中山打败背叛孙中山的广东军阀陈炯明。1922年任北伐军中路总司令。李烈钧曾竭力向孙中山推荐蒋介石担任黄埔校校长,并说:“校长一席,非蒋莫属”。国民党“一大”时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同年底随孙中山北上。孙中山逝世后,参与主办丧事。[1]


1946年2月20日,李烈钧病故于重庆,终年64岁。李烈钧的灵柩在运回武宁后,初葬于箬溪镇“读书台”。1962年因修建柘林水库迁葬于武宁县城近郊飞凤山。1975年,李烈钧夫人华世琦病故上海,两人于1980年11月迁墓合葬于武宁县烈士陵园左侧半山腰。[2]

评价

九一八事变后,李烈钧致电蒋介石,主张尊重言论自由,改良政治,一致抗日。“七七”抗战爆发,李烈钧提出坚决抗日的主张。[1]

孙中山称赞云:“协和先生上马能武,下马能文,诚不可多得之当代儒将。”[2]

著作

《孙大元帅戡乱记》、《李烈钧将军自传》、《李烈钧出巡记》、《李烈钧言论集》、《李烈钧、杨赓笙诗选》等。

参考资料

  1. 1.0 1.1 来源:昆仑军事网. 李烈钧简介 力主拒日抗战的国民党元老李烈钧介绍. 壹读. 2015-08-07 [2019-02-08] (中文). 
  2. 2.0 2.1 李烈钧墓 孙中山对李烈钧的评价. 乱历史. 2018-05-03 [2019-02-08]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