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李永昌(土壤學家)

李永昌(1930.5.9-),土壤學家,農業教育家。70年代從事土壤調查理論與技術的研究,提出生產大隊地塊土壤圖的測繪,農用土地生產力分級等理論方法和技術措施。80年代在山東農業大學創建了土地資源專業,培養了大批專業人才。在任山東農業大學副校長期間,對科技成果的轉化與推廣、科技管理和行政工作的改革作出了貢獻。

目錄

人物生平

李永昌,1930年5月9日生於山東省濟南市歷城區南全福莊一個農民家庭。少年時代,正值抗日戰爭時期目睹同胞遭受日本侵略軍的奴役。自幼就懷有對侵略者的強烈義憤和對窮苦農民的深切同情,抱着興農強國的願望求知苦讀。1948年家鄉獲得解放,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有幸進入高等農業院校學習。他一方面如饑似渴地學習農業科學知識和技能,另一方面積極參加學校的各項政治活動,自覺接受黨的教育,逐步建立起正確的政治觀、樹立了為人民服務的人生觀和世界觀。1949年10月加入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就投身於學生活動,擔任學生會主席、市學聯委員、市各界人民代表、省和華東學生代表等工作。在農村經濟調查及各項運動中,都受到好評或表彰。

成就及榮譽

1952年7月,在山東農學院農業化學系畢業,分配至農業部北京農業機械化學院從事農業教育工作。自己譯編蘇聯土壤學教材,先後開出土壤學、農業化學、農田水利學等課程,深受學生的歡迎和領導的重視,並代任農業化學教研室主任職務。1955年調回山東農學院工作,任水利部土壤訓練班主任,並擔任專業課教學工作,積極輔助老教師開展教學與科研工作。1957年下放到農村與農民同吃、同住、同勞動。1958年根據需要又返回學校進行教學及從事鹽鹼土改良和水土保持等科研工作。每年除正常教學和科研工作外,還要用3~4個月的時間帶領和組織學生深入農村進行生產實習、調查農業生產和農民生活等實際問題。在此期間,除對自己嚴格要求外,還對學生的學習、生產勞動和思想品德進行全面培養教育。提高了學生的群眾觀點、思想覺悟和專業工作能力。此間,還撰寫和發表了「高密黑土及魯中煙區土宜研究」的論文。 1960年他晉升為講師,由於教學工作、社會實踐等成績,1964年遴選為山東省青年聯合會第四屆委員會委員。

「文革」期間,參加生產勞動和接受再教育。於1972年到福建、雲南等地進行煙區土壤調查,編寫教材,為我國培訓援外煙草專業人員。
1974年參加第二次全國土壤普查的技術準備工作,投身於土壤普查理論、方法、技術手段等方面的研究,撰寫多篇有關土壤普查的科學論著。並研製出土壤普查用的工具、儀器,後在土壤普查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80年代初,為農業部培訓農業遙感專業人才,應邀到北京、東北各省及內蒙古等地為土壤普查培訓專業人員。
1980年晉升為副教授,領導土壤學教研室工作。
1983年晉升為教授,此間從專業設置到教學基地、實驗室的建立,都做了許多新嘗試和改革,教學質量和效果都有很大提高。
1984年,任山東農業大學副校長,他邊擔任教學工作和指導碩士研究生,邊分管科研、總務、開發等工作,進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表現出他不僅具有淵博的學識、傳授科學知識的教學本領,還顯示了他的領導才華。

他在土壤學、土地科學方面的許多成就和作出的貢獻,為國內同行們所熟悉。曾當選為第四、五、六、七、八屆中國土壤學會理事,兼土壤分類與土壤地理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土地學會二、三、四屆理事;山東省土肥學會理事長;山東省土地學會副理事長;山東省農業工程學會副理事長及山東省農業環保學會副理事長等。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