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李东华(1967年12月10日- )出生四川省成都市。体重55Kg,身高163cm,爱好滑雪、快艇、电脑、手表收藏。

妻子瑞士籍爱丝·柏兰莎·李(1988年12月12日和李东华结婚于成都),女儿利斯敏·李(1996年出生于瑞士和父亲李东华生日同月同日)。

目录

在中国的体操生涯

7岁开始练体操,1974 -1978 就读于成都市实验小学并进入成都少年业余体校开始练习体操。

1978 -1983 就读于四川省运动技术学院体操系。

1983 -1988 16岁入选中国国家队,是李宁楼云等体操名将的师弟。

1984年,训练时头撞鞍马,腹部撞在了马头上,因脾脏和一个肾脏撞成了几瓣,而摘除了两个器官:脾和肾,这时的他,才17岁时。

1986年,在一次体操测验比赛中,不幸双脚跟踺同时断裂。而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只能在轮椅度过。

1987年,李东华获得了全国鞍马冠军,年仅19岁。

1988年,汉城奥运会前夕,他从两米多高的双杠上摔下,头部直冲撞到了地板,导致左脚小趾和右手手掌骨折,颈椎和胸椎多处错位,半身曾一度失去知觉,差点瘫痪。大家都认为他已经不可能再练体操了。遭受三次重伤的李华东,甚至一度想要自杀!

一位改变他命运的人

或许是上帝不忍放弃这个有梦想又努力的男孩,一个偶然的机会,李华东遇到了一位改变他命运的人:

1988年6月19日的一天,李东华途经天安门,遇到了正在焦急寻找北海公园的瑞士籍少女爱丝·柏兰莎。 柏兰莎无意中向李东华问路,李东华曾在受伤期间参加了一个英语短训班,他新学的英语派上了用场,不仅向女孩“指明”了道路,还亲自护送。在交谈中两人一见如故,原来柏兰莎小时候也练习过体操,加上李东华是职业体操运动员,柏兰莎顿时对他充满了崇拜之情。

后来柏兰莎在北京待了10天,李东华带著她游遍了北京的各大景点,两人的感情也是迅速升温,俩人都产生了永远生活一起的想法。而当他们筹备结婚,柏兰莎准备辞职来中国与李东华生活在一起的时候,体操队领导给李东华两种选择:要么放弃这段异国情缘,要么3天后离开国家队!

当时,眼看柏兰莎就要到香港,自己怎么能对恋人背信弃义?李东华最后含著眼泪,无奈地做出了痛苦的选择——离开国家队。柏兰莎原计划到中国定居,自己做外语教员,支持丈夫的体操事业。想不到东华为了她而放弃了心爱的事业。离开了国家队没有了事业,李东华该用什么方式撑起这个刚建立不久的家庭?一个男人的自尊、责任该如何实现?

选择和老婆前往瑞士

最后,在柏兰莎的鼓舞支持下,李华东选择和老婆前往瑞士,并在那里重整旗鼓。

初到瑞士的5年里,因为没有瑞士居民身份证,也没其他技能,李东华只能做些洗车、搬货等各种杂活维持生计。根据瑞士的移民法,亲属移民后需要满足5年的居住时间,才可以拿到瑞士身份,尽管白天工作辛苦,但李东华一直没有放弃他的体操梦,但想要参赛,就需要代表瑞士队,但想要代表瑞士队就需要先拿到身份。所以,在5年里,李东华既不能代表中国,也不能代表瑞士参加任何一次国际性比赛。

但在这5年的漫长岁月里,他仍咬牙坚持训练。白天忙于生计,每天只有晚上回到家才有时间进行体操训练。

深夜,李东华孤独地训练的时,训练时没有教练,李东华就依靠摄像机的拍摄来纠正他的每一个动作,起到教练的作用;没有队医,移动电话就是在意外发生时,为他提供安全的唯一保障。

期间,自然少不了妻子柏兰莎的支持,包括精神和经济上的支持。柏兰莎同时打两份工赚钱,给了李华东提供最大的支持帮助,让他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体操训练上。

一度想放弃体操梦

李华东曾一度想放弃体操梦,妻子柏兰莎对他说:“我对你很失望,我们已经熬了几年了,我不指望你一定要拿奥运冠军,但那是你最大的梦想啊!如果你坚持到底,即使将来不能如愿,我们起码可以告慰自己:我们尽力了!你知道我当初为什么会爱上你吗?那就是因为你坚韧不拔的意志。”

柏兰莎的一番话,让李东华重燃斗志。

获得了瑞士国籍加入瑞士国家体操队

1994年4月,李东华获得了瑞士国籍,加入瑞士国家体操队,拿到瑞士护照的11天后,他就赶赴澳大利亚参加第29届世界体操锦标赛,在比赛中获得鞍马铜牌。

接下来他又获得了瑞士体操锦标赛全能冠军和鞍马冠军。

1995年世界体操锦标赛上,李东华夺得鞍马冠军。这是瑞士人在体操上的零突破,李东华打破了瑞士45年没有世界体操冠军的纪录,被全瑞士国民所熟知和尊敬。

终于站在了奥运会的最高领奖台上

1996年奥运会,已经29岁的李东华,以当届年龄最大的体操运动员身份出现在赛场上,并一举夺得鞍马冠军,为瑞士人民在时隔100年后在该项目首次夺得金牌。李东华付出二十二年心血,终于站在了奥运会的最高领奖台上,这是对他所经受磨难后的安慰,是自己一生中最重要、最光彩的一分钟。

在西方这个安静的小国里,就这样诞生了一位国民英雄,所有的瑞士人都被这东方神奇小子震撼了,他为瑞士夺得100年都无法触及的奥运鞍马冠军。在得知他这一生的经历后,更多的是感动和尊重。

奥运结束后,李东华这个名字已经让瑞士沸腾了,为表敬重,甚至以夺取奥运金牌的得分9.875命名了一张专机,并受到了瑞士人民隆重的欢迎,做了瑞士总统的体育顾问。

他的经历是世界体操史上最传奇的一页

他或许不是最伟大的体操运动员,但他的经历,绝对是世界体操史上最传奇的一页。

李东华体现出了卓越的奥林匹克精神,他使用过的鞍马器械被洛桑国际奥林匹克博物馆永久收藏;国际奥委会用电影胶片拍摄了纪录片《李东华的传奇》;当时的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和瑞士总统亲自为其自传《突破极限》作序。

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对李东华在三次严重受伤、五年没有正规训练条件和工资待遇、已逾而立之年的情况下获得奥运冠军给予了高度评价,称赞他的成长经历“是一位有著献身精神的冠军获得者的奋斗史”。

1997年7月《读者文摘》以封面加十页的篇幅,标题为李东华的故事《情比金牌坚》,以十多种语言,上千万读者。

1998年6月建立李东华中文网站。

1999年8月20日用了三年时间完成自传《突破极限—我的奥运冠军之路》的写作。

1999年10 月1日在北京正式出版发行自传《突破极限—我的奥运冠军之路》

媒体报导

[1]注意过媒体关于李东华的报道:在1996年的亚特兰大奥运会上,李东华获得了奥运会鞍马专案的金牌,虽然他是代表瑞士队参赛,他不但赢得了中国体育界和舆论界的尊重,而且得到了时任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先生的高度评价:李东华的卓越品质体现了奥林匹克精神在人类活动和体育竞技的基本准则。

当今世界体坛,归化球员和血统球员的招募和流动早已行之有年,举例来说,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原中国体操运动员李东华代表瑞士出赛,夺下奥运金牌 [2]

以瑞士代表团团部官员兼特使身份现身京奥赛场的李东华,虽然公务繁忙却依然对体操情有独钟。今天上午见证了中国女子体操队创造历史,他又马不停蹄赶到国家击剑中心,关注瑞士女子重剑选手的个人赛表现。昨天回奥运村的班车上,小鹏把他的金牌挂在了我的脖子上,我又‘得到’一枚奥运会金牌。”曾帮助瑞士夺得一九九六年亚特兰大奥运会鞍马金牌的前体操国手李东华开心地说。[3]

亚特兰大奥运鞍马金牌李东华上午特别到体操比赛场地,示范并指导选手的动作,[4]李东华先是带著小选手做热身,随后上鞍马做了一段他夺得奥运金牌的动作,李东华表示,台湾还是有不少具有潜力的体操小选手,如果软硬体设施能够配合,相信未来在国际体操场上势必会出现好的成绩,不过也有国内体操教练表示,四度来台的李东华虽然对国内选手在精神上具有鼓舞的作用,但是如果能把他一整套动作全部留在台湾,对于国内体操小选手将更具有实质上的功用。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