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忠臣
李忠臣(716~784年),原名董秦,幽州薊縣(今天津薊縣)人。唐朝中期藩鎮將領。
- 少年參加平盧軍,先後效力薛楚玉、張守珪和安祿山。
- 安史之亂爆發,隨同官軍平定叛亂,屢立戰功,累遷開府儀同三司、殿中監、陝西神策兩軍節度兵馬使,冊封隴西郡公。
- 寶應元年,拜淮西節度使,先後討平周智光和李靈曜的叛亂,進封檢校司空、同平章事,封西平郡王。
- 大曆十四年(779年),為部將李希烈驅逐,逃歸京師,鬱郁不得志。
- 涇原兵變時,擁立朱泚為帝。興元元年(784年),朱泚敗亡後,李忠臣有罪處死,時年六十九歲。
目錄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早期事跡
- 李忠臣原名董秦,少年時便在幽州從軍,先後在節度使薛楚玉、張守珪、安祿山帳下效力,屢隨征戰,累功至折衝郎將、將軍同正、平盧軍先鋒使。 [1]
征討安史
- 756年(至德元年),安祿山叛亂稱帝,李忠臣與同僚密謀,殺死節度使呂知誨,擁立劉正臣為節度使,自為兵馬使。此後,李忠臣攻打長楊、大戰獨山,襲破榆關(今河北撫寧縣)、北平,斬殺賊將申子貢、榮先欽,屢立戰功。
- 後來,董秦隨劉正臣攻破漁陽(今天津薊縣),擊敗叛將李歸仁、李咸、白秀芝等。不久,潼關失守,郭子儀、李光弼退兵,李忠臣便領兵北歸。當時,奚王阿篤孤違背盟約,攻打官軍。李忠臣在溫泉山擊敗奚軍,生擒大首領阿布離,將他斬首祭旗。
- 劉正臣去世後,李忠臣擁立安東都護王玄志為節度使。757年(至德二年)正月,李忠臣率三千步卒從雍奴(今天津武清東北)乘葦筏渡海,並擊退賊將石帝庭、烏承洽,收復魯城、河間、景城等地,獲取大批物資糧食。不久,李忠臣與田神功一同收復平原(今山東平原)、樂安(今山東惠民),生擒偽刺史臧瑜等人,被防河招討使李銑任命為德州刺史。
- 十二月,史思明投降朝廷,李忠臣奉命率軍赴鄆州(今山東東平),與各路官軍一同收復河南各州縣,並在舒舍口擊敗賊將王福德。後來,唐肅宗命李忠臣鎮守濮州(今山東鄄城),移鎮韋城。
- 758年(乾元元年),李忠臣改任光祿卿,與郭子儀等九位節度使將安慶緒圍困在相州(今河南安陽)。759年(乾元二年)二月,官軍潰敗而回。李忠臣退兵至滎陽時,擊敗偷襲官船的賊將敬釭,並以繳獲的米糧資助汴州(今河南開封)軍士。不久,李忠臣被任命為濮州刺史、緣河守捉使,鎮守杏園渡(在今河南汲縣東南)。
- 九月,史思明攻陷汴州,李忠臣勢窮力屈,遂與節度使許叔冀詐降叛軍。史思明撫摸着李忠臣的後背道:「原先好比只有左手。如今得到你,右手也有了。」史思明圍攻河陽時,李忠臣趁夜率領五百人襲擊叛軍營壘,突圍而出,復歸官軍。
- 李光弼將此事稟奏朝廷,唐肅宗便加封李忠臣為開府儀同三司、殿中監、隴西郡公,賜姓名,並任陝西、神策兩軍節度兵馬使。十二月,李忠臣在永寧(今河南洛寧)、莎柵與叛軍數次交戰,擊敗賊將李歸仁、李感義。[2]
節度淮西
- 762年(寶應元年),淮西節度使王仲升被叛軍擒獲,朝廷遂任命李忠臣為太常寺卿、兼御史中丞、淮西節度使、安州刺史,鎮蔡州(今河南汝南)。十月,李忠臣與各路官軍一同收復東都洛陽。763年(廣德元年),加授御史大夫。
- 當時,幫助唐朝平亂的回紇可汗返回回紇,留下判官安恪、石帝庭在河陽守護財物。二人趁機招聚亡命之徒為盜寇,阻隔道路,最終被李忠臣討平。
- 765年(永泰元年),吐蕃進犯,京師戒嚴,唐代宗命宦官催使各藩鎮出兵勤王。當時,李忠臣正在打馬球,接到詔書後立即調集軍隊前去救駕。監軍大將請求道:「軍隊出征必要選擇吉日。」李忠臣道:「哪有父母遇到強盜打劫,還要等待挑選好日子才去解救呢?」當天便出兵勤王。從此邊疆有難,李忠臣總是第一個到達。唐代宗為了嘉獎他的忠貞,加封他為淮西觀察使。 [3]
征討叛鎮
- 767年(大曆二年),同華節度使周智光起兵造反,李忠臣與神策軍將領李太清奉命征討。不久,周智光被部將所殺,李忠臣率軍進入華州(今陝西華陰),大肆掠奪,以致潼關到赤水二百裡間荒無人煙。
- 768年(大曆三年),朝廷加封李忠臣為檢校工部尚書。770年(大曆五年),又加蔡州刺史。772年(大曆七年),進封檢校右僕射、知中書省事。
- 775年(大曆十年),陝州軍隊譁變,驅逐兵馬使趙令珍、觀察使李國清,大肆掠奪府庫財物。這時,李忠臣入朝路經陝州(今河南陝縣),朝廷便讓李忠臣前去鎮壓。士卒懾於李忠臣的軍威,不敢妄動。李忠臣用荊棘圍成一個圈子,命令士卒將所掠財物投放到圈子中,一天就收了一萬緡錢,全部賞給自己的隨從。
- 776年(大曆十一年),汴宋留後李靈曜叛亂,李忠臣與永平節度使李勉、河陽三城節度使馬燧前去征討。十月,李忠臣進擊李靈曜,圍困汴州。這時,魏博節度使田承嗣派侄子田悅援救汴州,駐軍於城北。李忠臣命副將李重倩率數百輕騎夜襲田悅營地,自己與馬燧率領大軍隨後鼓譟沖營。田悅不戰而潰,脫身北逃,李靈曜棄城而走,汴州得以平定。
- 馬燧知道李忠臣為人粗暴強橫,便將自己的功勞讓給他,並且不進汴州,駐紮在板橋。李忠臣進入汴州,果然將功勞據為己有,並殺死與自己爭功的宋州(今河南商丘)刺史李僧惠。不久,朝廷加封李忠臣為汴州刺史、檢校司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西平郡王。[4]
遭到驅逐
- 李忠臣為人貪婪殘暴,喜好女色,逼奸部將妻女,而且軍隊不講紀律,所到之處肆意施暴,百姓不堪忍受。李忠臣的妹夫張惠光擔任衙將,依仗權勢,殘暴專橫,引起士卒憤恨,反而被李忠臣任命為節度副使。張惠光的兒子為衙將,凌虐殘暴尤勝其父。
- 779年(大曆十四年)三月,淮西大將李希烈趁機與丁皓、賈子華、蔣知璋等人舉兵斬殺張惠光父子,並驅逐李忠臣,李忠臣單馬逃到京師。當時,朝廷優寵武臣,對李忠臣並未治罪,讓他以檢校司空、平章事之職參與朝會。 [5]
晚節不保
- 李忠臣倔強率直,不識字,不喜讀書人,失去兵權後,官位雖高,卻時常鬱郁不得志。783年(建中四年),涇原兵變,唐德宗出逃奉天(今陝西乾縣),朱泚被擁立為帝。李忠臣遂投靠朱泚,被任命為司空、兼侍中。不久,朱泚率軍攻打奉天,命李忠臣留守長安。
- 784年(興元元年),朱泚兵敗被殺,李忠臣逃到樊川的別墅中,被李晟部下擒獲,囚禁在獄中。不久,李忠臣被處斬,時年六十九歲,家產也被抄沒。[6]
人物軼事
- 妙對驢耳:唐德宗曾對李忠臣道:「你的耳朵很大,真是貴人之相啊!」李忠臣答道:「臣聽說驢的耳朵很大,龍的耳朵很小。臣的耳朵雖然大,只是驢的耳朵。」德宗大笑。
- 巧言救人:散騎常侍張涉因受賄獲罪,唐德宗欲依法懲辦。張涉在德宗為太子時曾任侍講學士,李忠臣進言道:「陛下貴為天子,老師卻因缺錢而犯法,依我愚見,這並不是老師的過錯。」唐德宗怒氣消解,只是將張涉罷免還鄉。原湖南觀察使辛京杲因杖殺部下遭到彈劾,被處以死罪。李忠臣道:「辛京杲早就該死了。」唐德宗詢問原因,李忠臣道:「他的伯父、叔父、兄弟都在戰場上戰死,只有他至今還活着,所以我認為辛京杲早就該死了。」德宗聽後,心懷憐恤之情,只將辛京杲降職為王傅。
人物評價
史籍記載
參考資料
- ↑ 《舊唐書·李忠臣傳》:李忠臣,本姓董,名秦,平盧人也,世家於幽州薊縣。忠臣少從軍,在卒伍之中,材力冠異。事幽州節度薛楚玉、張守珪、安祿山等,頻委征討,積勞至折衝郎將、將軍同正、平盧軍先鋒使。
- ↑ 《舊唐書·李忠臣傳》:李光弼以聞,詔加開府儀同三司、殿中監同正,賜實封二百戶。召至京師,賜姓李氏,名忠臣,封隴西郡公,賜良馬、莊宅、銀器、彩物等。時陝西、神策兩節度郭英乂、衛伯玉鎮陝州,以忠臣為兩軍節度兵馬使。魚朝恩亦在陝,俾忠臣與賊將李歸仁、李感義等戰於永寧、莎柵;前後數十陣,皆摧破之。
- ↑ 《舊唐書·李忠臣傳》:永泰元年,吐蕃犯西陲,京師戒嚴。代宗命中使追兵,諸道多不時赴難。使至淮西,忠臣方會鞠,即令整師飾駕。監軍大將固請曰:「軍行須擇吉日。」忠臣奮臂於眾曰:「焉有父母遇寇難,待揀好日,方救患乎!」即日進發。自此方隅有警,忠臣必先期而至。由是代宗嘉其忠節,加本道觀察使,寵賜頗厚。
- ↑ 《資治通鑑·唐紀四十一》:燧知忠臣暴戾,以己功讓之,不入汴城,引軍西屯板橋。忠臣入城,果專其功;宋州刺史李僧惠與之爭功,忠臣因會擊殺。
- ↑ 《舊唐書·李忠臣傳》:忠臣所信任大將李希烈,素善騎射,群情所伏,因眾心之怒,以十四年三月,與少將丁皓、賈子華、監軍判官蔣知璋等舉兵斬惠光父子,以脅逐忠臣。單騎赴京師,朝廷方寵武臣,不之責也,依前檢校司空、平章事,留京師奉朝請。
- ↑ 《舊唐書·李忠臣傳》:泚敗,忠臣走樊川別業,李晟下將士擒忠臣至,系之有司。興元元年,並其子並誅斬之,時年六十九,籍沒其家。
- ↑ 7.0 7.1 舊唐書:李忠臣傳 .國學導航.2014-04-08
- ↑ 新唐書:李忠臣傳.搞笑得很.2014-04-08
- ↑ 資治通鑑:唐紀三十三.國學導航.2014-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