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李宝凤-天下第一剪!

李宝凤-天下第一剪!( 1966年 - )出生东北吉林长春。吉林省民俗学会理事、民间艺术家。现任中国凤凰剪纸艺术总经理。被誉为“中华第一剪”。[1]

出身农村的李宝凤,她的爸妈特别开明,当看到年幼的李宝凤喜欢画画之后,不仅不责怪,还给她买了很多铅笔,让她拿铅笔到村子里,家家户户的玻璃柜、窗户上去画。

“爸妈都是农民,没机会上大学”,但因为画得一手好画而被职业高中录取。毕业后,在一所小学担任美术老师。

“在任教生涯的第二节美术课上,她发现孩子们连几角钱的蜡笔,也都买不起时,作为老师那种心酸到现在她还记得,也就是从那时起,她萌发了教孩子们剪纸的念头。”

就这样,李宝凤拿起了剪刀,天赋异禀,就凭借一系列剪纸作品引发了世界各地巨大的关注。

目录

剪纸.中国文化遗产

在中国,剪纸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交融于各族人民的社会生活,是各种民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的剪纸技术,加上现代艺术,让李宝凤的剪纸散发出不一样的味道。因为技艺超群,她的作品多次在国际上获奖,更在世界各地举办个人剪纸环球展。

2009年,中国政府向联合国教科组织申报的中国剪纸项目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

剪纸,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李宝凤凭借剪纸,延续了最古老的工艺,发扬中华民族光荣的文化符号。

天下第一剪!

在李宝凤的剪刀下,一张张极普通的纸,变成关东冬季的雪景:绒绒的雪坡,小小的院子。[3]

暮冬树梢雪初醒,炊烟就爬上了云端,这就是关东人民的冬季生活的写实。

李宝凤擅长单色剪纸,但多层套色剪纸是一绝。

在市面上,单色的剪纸是主流,但越是这样,套色才显得越珍贵。

层层叠叠的套色技术,让黑白的剪纸立马焕发了生机。

1999年8月,李宝凤在北京大观园举办了个人展览和新闻发布会,20多家媒体对此作了报导,轰动了全国。

正是因为对剪纸的热爱,她完成了从农民到民办教师,再到民间艺术家的转变。有了领导的支持,李宝凤创办剪纸公司才开始市场化,进行企业运作。

创业之初,李宝凤也经历了许多挫折。首先她不了解市场,盲目创作,没有新意,作品单调还不包装,2000年一年才卖了1.2元,赔了许多钱。李宝凤由失败中学习转变想法,总结经验,开始与市场对接,注重创意。

2001年下半年,李宝凤在全国各地和收藏家谈,了解他们的审美兴趣。李宝凤明白了创新源于生活,作品要实地采风,才有原创性和灵性。

现在的李宝凤,因其精湛的技术被称为“天下第一剪”。[4]

剪纸?太惟妙惟肖

茂盛的树木、潺潺的流水……

这些栩栩如生的场景,真难想像竟是出自,一双巧手和一把剪刀。

因为太生动,已经不是李宝凤第一次被误解了。[5]

被误解的原因,是李宝凤对剪纸进行了创新,采用了多层套色剪纸方法。

这种方法,说起来很简单,就是每一种颜色剪出一种模样,最后多种颜色套在一起。

但是做起来很难。多层套色中的每一层,都是一幅完整的单层剪纸作品。

必须:千剪不断

单层剪纸必须“千剪不断”,每一部分都应当连在一起,否则就成了剪贴画。[6]

单层剪纸做出来后,再一层层地贴上去,有多少种颜色就有多少层。

为了保证效果,大部分画都有五六十层,这样才有了看到的水彩画的效果。

水彩画

李宝凤剪纸作品中的一种,也是最绝“油画”![7]

看这一系列作品,如果不说,能看出来这是剪纸。质感看上去是不是跟油画一模一样,完全可以以假乱真。

纸上乾坤,中国古老的工艺

但是在这无数荣誉和赞誉的背后,李宝凤自己却很清醒,不被盛名所累的她,仍旧在尽力当好一名人民教师。

她不忍心让剪纸技术后继无人,还专门开办了学校来教授剪纸。

“一张纸,一把剪刀,就可以造就一个纸上乾坤,这就是剪纸的魅力。”同时也是李宝凤的一生所爱。

在所热爱的领域,创造属于自己的奇迹。这是李宝凤的人生,也是剪纸作为一门工艺,能够生生不息的原因。

遇到剪纸,李宝凤是幸运的。但遇到李宝凤,才让我们相信剪纸作为最古老的工艺,也可以未来可期。

作品

出版《少儿剪纸》剪纸一书。

代表作品

巨幅剪纸《红楼梦》多次在国际大赛中获奖。

1997年,李宝凤创作了大型剪纸作品《红楼梦》。

长3米、高1.8米、立体展示55位人物形象的《大观园》。

引得中国“红学”泰斗周汝昌老先生连声赞叹![8]

还为李宝凤赠诗一首:

红盏一丈现红楼

满眼群芳百态收

也似娥皇铺彩石

神工巧剪世无俦。

光荣

入选《中国英才大典》、《世界人才大典》、《世界人物群海》。

其作品、事迹在全国 30多家报刊、杂志上登载。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吉林电视台、长春电视台做了专题报导。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