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李季倫 [1]>

  • 微生物學家 男,1925年3月生,河北樂亭人。1948年畢業於中央大學。199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現為中國農業大學教授。
李季倫
出生 1925年03月15日 河北省樂亭縣
國籍 中國
民族
母校 中國微生物學家、農業教育家
職業 中央大學
研究領域
醫學

目錄

人物經歷

  • 1948年畢業於南京中央大學理學院生物系,留校任教。
  • 1950年至今 歷任中國(原北京)農業大學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
  • 1980-1982年 在美國Wisconsin大學生化系進修。1989年至今任中國農業大學「農業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
  • 1992年至今 任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微生物資源前期開發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曾兼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
  • 1985-1991年 農業部科學技術委員會委員
  • 1983-1995年 清華大學兼職教授
  • 1994-1996年 中國微生物學會理事長
  • 1991-1995年 中國微生物學會名譽理事
  • 1995年至今 《微生物學報》主編
  • 1991年至今 《農業生物技術學報》主編(中、英文版,2002年 至今

人物評價

  • 李季倫先生畢生致力於教書育人與科學研究工作,他先後講授「普通微生物學」、「真菌學」、「微生物生理學」、「生物固氮」、「微生物研究技術」等課程。他始終把實驗室作為重要的育人陣地來抓,言傳身教,着重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際本領。
  • 共培養研究生70餘人,其中博士研究生34人,帶博士後2人;在科學研究方面,他主張理實並重。在研究固氮酶催化機制過程中,他論證伴隨固氮酶催化還原N2成NH2的同時,首次提出固氮酶的雙位點放H2理論,得到世界固氮權威Bwrris的認可,發展了固氮理論,引起國際同行家的關注。他堅持固氮螺菌分子遺傳的研究,建立了我國巴西固氮螺菌Yu62菌株的基因文庫,構建了節約玉米氮肥20%的耐銨固氮基因工程菌株。
  • 在國內,他還首次研究了根瘤菌自生固氮的機制。同時,在生物固氮與微生物次生代謝的研究取得了突出的成果。1958年在我國首先研製成功了植物生長刺激素-赤黴素,我國已大量生產,成為我國雜交水稻不可缺少的增產手段。
  • 20世紀80年代,他在我國首次把赤黴素有效成分A3含量提高到90%以上,其產品已打入國際市場,採用此產品用於啤酒大麥發芽,為國家贏得利潤;他還研製成功了動物生長激素-玉米赤霉烯酮,首次發現它們也是高等植物的一類天然激素,使肉牛可增重16%,相當於美國國際礦化公司同類產品,在我國填補了空白,打破了此類產品在世界由美國一家壟斷的局面。獲農業部技術改進二等獎和北京市科技成果二等獎;他還研製成功了莫能菌素,用於防治雞球蟲病,填補了國內空白。經國家有關部門批准建廠投產,使大量的雞兔免遭因球蟲菌感染而死亡;接着又成功地研製了馬杜黴素(預防雞球蟲)以及阿維菌素和伊維菌素(防治動植物寄生蟲)等微生物製劑,取得了重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完成了「克山病病因的研究」,實驗證明,由膠孢鐮刀菌所產生的串珠鐮刀菌是克山病的主要致病因子,提供了解決克山病新的線索和依據,引起醫學界的普遍關注。

研究方向及科研成果

  • 在研究固氮酶催化機制過程中,證實HD形成是固氮酶的通性,而且是絕對依賴N2的論證了伴隨固氮酶催化還原N2生成NH2的同時,有兩個主要的放H2反應。在研究微生物次生代謝產物過程中發現由玉米赤黴菌所產生的玉米赤霉烯酮也是高等植物的一類與發育密切有關的新型激素,由膠孢鐮刀菌所產生的串珠鐮刀菌素是克山病的主要致病因子。還在我國成功地開發了赤黴素(GA3和GA4+7)、玉米赤霉醇、馬杜黴素、阿維菌素和伊維菌素等農用發酵產品。

主要獎項

  • 1984年 農業部優秀教師獎
  • 1986年 北京市優秀教育工作者
  • 1986年 五一勞動獎章
  • 1988年 北京市勞動模範
  • 1990年 全國農業勞動模範和「為國家重點實驗室做出重大貢獻的先進工作者」

參考資料

  1. [1]中國科學院

外部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