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向輝
李向輝,遼寧鐵嶺人,植物遺傳學家[1],植物生物技術專家。中國植物生物技術的主要開創者之一。首次克隆和再生了矮牽牛、煙草完整植株,建立了原生質體融合、雜種細胞選擇等一套體細胞雜交系統,並發明了可廣為應用的D2培養基;在國內首先獲得了在人工控制條件下合成屬間體細胞雜種植株,率先解決了水稻、小麥等原生質體克隆和再生完整可育植株的國際難題,為作物體細胞雜交、遺傳工程提供了重要技術操作體系;在國際上首次將人的α干擾素cDNA轉入煙草植株中,為以植物為反應器生產多肽等開闢了途徑;克隆了胰蛋白酶抑制基因,獲得了能抗蟲的轉基因煙草和轉基因水稻。上述成就為中國植物體細胞遺傳工程和生物技術作出了開拓性的貢獻[2]。
李向輝 | |
---|---|
植物生物技術專家 | |
出生 |
1930年12月26日 遼寧鐵嶺 |
國籍 | 中國 |
職業 | 植物遺傳學家 |
目錄
人物簡介
李向輝,植物遺傳學家,植物生物技術專家。中國植物生物技術的主要開創者之一。首次克隆和再生了矮牽牛、煙草完整植株,建立了原生質體融合、雜種細胞選擇等一套體細胞雜交系統,並發明了可廣為應用的D2培養基;在國內首先獲得了在人工控制條件下合成屬間體細胞雜種植株,率先解決了水稻、小麥等原生質體克隆和再生完整可育植株的國際難題,為作物體細胞雜交、遺傳工程提供了重要技術操作體系;在國際上首次將人的α干擾素cDNA轉入煙草植株中,為以植物為反應器生產多肽等開闢了途徑;克隆了胰蛋白酶抑制基因,獲得了能抗蟲的轉基因煙草和轉基因水稻。上述成就為中國植物體細胞遺傳工程和生物技術作出了開拓性的貢獻。
人物生平
李向輝,父親早逝,母親賢惠明理,撫養並殷切期望子女讀書成人。他於7歲入鐵嶺果子園小學,又升入鐵嶺第二高小。整個童年都是在日偽統治下渡過的,給他的幼小心靈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創傷,由此也激起他努力上進和朦朧地抗日救國的意識。自幼在家庭的影響下勤奮好學,在父親的書箱中他最喜歡的是歷史、先賢傳記和古典小說。1945 年日軍投降後升入鐵嶺師範附屬中學,兩年後以優異的成績跳級考入鐵嶺第一高中。他堅守德智體的教導,全面鍛煉自己,為人正直,淳樸善良。1951年在鐵嶺聯合高中畢業後,隨即考入東北農學院。米丘林的業績引發了他對遺傳學和育種學的志趣。後院校調整轉入東北林學院。他意識到改變中國的落後要靠領導和科學技術的道理。積極參加校學生會和班長工作,1955年以優秀成績大學畢業。那年,國家正急需建設人材,經過全國聯合考試,被選拔出國留學深造。於1956年去蘇聯莫斯科林學院遺傳教研室攻讀學位,選做楊樹抗寒的遺傳育種學位論文。1960年獲蘇聯農業生物學博士學位。
同年回國後,到中國科學院遺傳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員,項目負責人。研究三葉橡膠芽接的遺傳異質性問題。3年後,主持木本植物體細胞變異及芽變課題。不久就開始了"文化大革命",下放幹校勞動。他在幹校勞動之餘鑽研針灸,為潛江縣附近兩個區的300多貧苦農民針灸治病,效果良好,使他得到很大的安慰。回京後,一次在周恩來總理接見外國科學家時關心地提到生物新技術後,參與會見的中國科學院領導責成與此學科有關的李向輝組織調研有關生物科學新技術問題。他大膽地提出了開拓植物體細胞遺傳操作技術的研究。在院領導的支持下,建立了中國第一個從事植物生物技術研究的遺傳操作實驗室。他和他的同事合作下,經多年艱苦奮鬥,終於完善了植物原生質體再生及細胞融合技術。1978年任副研究員。根據新簽訂的中國和聯邦德國科學家互換協議,1980年他被派往聯邦德國馬普植物育種研究所任客座研究員,從事原生質體融合研究,在那裡他首先將洋地黃、黃花煙草等原生質體培養成再生植株,並在國際上首次將煙草冠癭瘤細胞及矮牽牛間的原生質體融合,產生了屬間體細胞雜種植株。1981年回國後,承擔了中國科學院重大課題"植物遺傳操作轉移外源基因",主持國家"六五"科技重點課題"植物原生質體再生及細胞融合"項目。建立了廣泛適用的D2原生質體培養基及雜種細胞選擇體系,進一步完善了體細胞雜交技術。1985 年升任中國科學院遺傳研究所研究員,主持國家"七五"科技攻關重點課題"禾穀類作物原生質體再生及細胞融合"及美國孟山都公司基金贊助的課題。經過他和同事們不懈努力,在國際上與英美相繼獨立地攻克了水稻(1986)、小麥(1988)等原生質體再生植株的國際難題,建立了主要作物原生質體再生體系。證明一個裸露體細胞能再生和原來一樣的植物,可以用於體細胞雜交和基因工程及生物的基礎性研究。使中國在這個領域取得了優勢地位。在主持的遺傳工程的研究中,於1987年在國際上首例將人α-干擾素基因轉入煙草植株中,並得到有α-干擾素活性的表達植株。1987年受到美國洛氏基金會的資助,從事水稻生物技術的研究。於1988年去美國華盛頓州立大學生物化學研究所任客座研究員,進行水稻遺傳轉化合作研究;建立各種標記基因在水稻中的表達及基因轉化技術。1990年回國後,繼續在中國科學院遺傳研究所主持原項目和承擔洛氏基金有關水稻生物技術的研究。於1991年指導研究生劉春明,由豇豆分離、克隆了能廣譜抗蟲的胰蛋白酶抑制劑基因,在煙草測試中獲得了能顯著抗蟲的轉基因煙草,並獲得了轉該基因抗蟲水稻的再生植株的印證。上述研究成果為開拓中國作物生物工程技術奠定了基礎,並為我國"八五"高科技生物工程研究發揮了重要作用。
他在國內外,先後主持了10多項重點科研課題,和同事們團結努力,取得了多項重要成果。當時實驗室緊張,進口試劑緊缺,他便帶領同事自己研製,並用節省下來的外援資金建立了一棟實驗樓。他治學嚴謹,親自動手,取得經驗後再交同事做,從不保守。先後舉辦了3次"植物原生質體再生及細胞融合"培訓班和一次國際性培訓班。培養了一批碩士和博士研究生及一批青年科研骨幹。1991年被評為中國科學院"七五"重大科研任務先進集體和優秀導師。在總結成績的基礎上編著有《植物遺傳操作技術》及《植物遺傳操作》等4本著作,發表學術論文120多篇,先後獲得國家和部委及中國科學院多項獎勵和表彰。
李向輝還積極活躍在國際科技交流的舞台上,應邀參加30 多次國際學術討論會和6次應邀到比利時、美國、英國、巴基斯坦、古巴等國講學,並在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20多所大學做專題學術報告。出席40多次國內學術會議,並建立了廣泛的國際學術合作關係。還兼任中國科技大學研究院生物系教授,中國遺傳學會理事,中國農業生物技術學會常務理事,中國林木遺傳育種學分會常務理事,《遺傳學報》編委,《中國農業生物技術學報》編委會副主編,北京市政府第五屆、第六屆專家顧問團顧問等職。他還參加了國家農業科學長遠規劃、中國科學院生物技術長遠規劃、細胞生物學名詞審訂等大量社會科技學術活動。他被選入《中國當代名人錄》、《世界名人錄》及英國劍橋《國際傳略大詞典》,是國內外有影響的著名科學家[3]。
參考來源
- ↑ 李向輝 ,孔子舊書網
- ↑ 李向輝(1930—,植物遺傳學家,中國植物生物技術開創者,首次克隆和再生了矮牽牛、煙草完整植株) ,孔夫子拍賣網
- ↑ 植物遺傳學家,植物生物技術專家。中國植物生物技術的主要開創者之--李向輝 ,孔夫子舊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