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伯清的字(周建華)
作品欣賞
李伯清的字
大概是四五年前,第一次去益園,館長周永益說,要給我看一幅字。然後,便帶我往二樓一個角落裡走,邊走邊有幾分神秘地告訴我,這幅字很特別。
二樓是益園主展廳,1000多平方米,奇石陶瓷、書畫報刊、古床農具,搜羅的儘是民間玩意兒。或許,這便是益園民俗博物館的由來。我們從擺成曲徑迴廊的博古架中折折回回,最後往左一拐,來到一個逼仄的過道。
過道兩邊掛滿花花綠綠的古裝,周永益說是川劇戲服,雖有些破舊,但都是正宗手工蜀繡,現在已經很難找到這樣的工藝了。我理解他的意思,珍藏密斂,深藏於此的必定是珍品。過道三面封閉,沒有窗戶,顯得有些暗,借着入口的微光,隱約可見正前方有一掛軸。周永益按了一下開關,過道亮起來,掛軸立刻敞亮地展現出來,是一幅寫在四尺宣上的書法作品,寫的「佛緣」兩個字,字不楷不草,很容易辯識,「佛」字寫得大,「緣」字要小些。
我對書法沒有研究,在我看來,雖然裝裱考究,也不過是一幅普通作品,和益園其他收藏大同小異。益園書法藏品豐富,多來源於民間,也有些是來益園的客人之作。平日裡,園裡備有筆墨紙硯,客人來時,若對書法有興趣,皆可留墨。有些小有名氣的書法愛好者,周永益也會主動邀請他們揮毫潑墨。益園是一座仿古四合院,平時,這些作品就掛在天井四周展示,過一段時間換一批。在益園留墨寶的人不少,稱得上大師的,題「益園」園名的何世珍算一個。何世珍寫的「益園」,刻成匾掛在大門口。匾差不多四尺宣大小,字體既有隸書風格,又有顏體味道,筆劃厚重有力,一眼望去,感受得到透匾而出的筆力。之所以有如此氣勢,是因為何世珍寫的是大字,和匾上刻的一樣大,刻匾時沒有因為放大而損失細節。
「佛緣」兩個字,寫得也很大,看起來行雲流水,但和何世珍比起來,有一股濃重的江湖味。周永益說,字是四川一位著名笑星寫的。從腦海里搜羅一遍,印象中我知道的四川著名笑星就是沈伐、李伯清、劉德一,要說書法造詣,還真是不了解。以我猜測,或許是其中某位來益園參觀時,受周永益邀請順便而作。
常言道,字如其人。30多年前,我看過沈伐現場表演,算是我認識他,他不認識我。對劉德一,印象最深的是《傻兒師長》和《凌湯圓》,兩部電視劇中塑造的形象,一個匪氣,一個喜氣,憑直覺,我以為不像是這兩位的作品。如果說戲如人生,李伯清算得上江湖,不說他的散打評書講的就是市井煙火、江湖味道,只說他多年在茶館講評書,便可算是江湖藝人。
周永益說,李伯清拍《三喜臨門》電視劇,拍的是川西壩子民風民俗,在郫縣等地拍外景,找個㮟㮟角角都要錢,據說拍一個賣菜的地攤就被收了200元。那時候,益園才開業不久,藏品也是以川西民俗為主題,正好符合劇情。李伯清想把益園作為《三喜臨門》固定外景地,問周永益要多少錢。周永益說,都是做民俗的事,不說錢,只說緣。不但沒有要錢,他還無償承擔了劇組很多後勤工作。電視劇拍完了,周永益與李伯清也成了朋友。
李伯清平日裡愛好書畫,後來又拜何世珍為師,有一次來益園,說要寫一幅書法贈送周永益,然後當場揮毫,寫了這幅字。
周永益讓我仔細看「佛」字的左邊,他告訴我,這幅字之所以特別,是因為「佛」字左邊的單人旁,不是簡簡單單的一撇一豎,而是像畫了一個人,看起來惟妙惟肖。李伯清寫字的時候說,自己講評書,周永益搞收藏,事雖不同,但都是熱忱於民間文化的人,與周永益結交便是緣份。或許,這才是這兩字特別的意義。
周永益說,曾經有人出高價要買這幅字,他堅決拒絕了。李伯清看玩笑說,有錢為啥不賣?賣了再寫就是,要幾幅寫幾幅。周永益說,贈我即是緣,緣怎能賣呢?後來,他乾脆單獨布置了一間展廳展示這幅字。我想,這便也是緣了。
作者簡介
周建華, 網名天台, 四川羅江人,生於1968年4月,著有散文集《天台軼事》。現為四川省作家協會會員、四川省散文學會會員、四川省攝影家協會會員、德陽市教育作家協會主席、德陽市網絡作家協會主席、德陽市作家協會主席團委員、德陽市攝影家協會會員。
參考資料
- ↑ [中國作家網 (chinawriter.com.cn)中國作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