杉木節
杉木節 |
中文名稱:杉木節 分布區域:我國長江流域及秦嶺以南地區 別 稱:杉節《生草藥性備要》 門:種子植物 界:植物界 科:杉科 性味歸經:味辛,性微溫 |
杉木節,中藥名。為杉科杉木屬植物杉木Cunninghamialanceolata(Lamb.)Hook.枝幹上的結節。植物杉木,廣泛栽培於我國長江流域及秦嶺以南地區。具有祛風止痛,散濕毒之功效。主治風濕骨節疼痛,胃痛,腳氣腫痛,帶下,跌打損傷,臁瘡。
目錄
形態特徵
杉木,別名柀、煔《爾雅》,杉《南方草木狀》,沙木、檠木《綱目》,沙樹、正杉、正木、刺杉、廣葉杉、泡杉《中藥大辭典》,杉樹(安徽、江西、福建、四川)。
常綠喬木,高達30m,胸圍達2.5-3m。幼樹樹冠尖塔形,大樹樹冠圓錐形。樹皮灰褐色,裂成長條片脫落。大枝平展,小枝近對生或輪生。
葉在主枝上輻射伸展,在側枝上排成二列狀,條狀披針形,革質,微彎,堅硬,長2-6cm,邊緣有細齒,上面中脈兩側有窄氣孔帶、下面沿中脈兩側各有1條白粉氣孔帶。雌雄同株;雄球花圓錐狀,簇生枝頂;雌球花單生或2-4個集生枝頂,卵圓形,苞鱗與珠鱗結合而生,珠鱗先端3裂,腹面具3胚珠。球果近球形或卵圓形,長2.5-5m,徑3-4cm,苞鱗三角狀寬卵形,宿存。種子長卵形,扁平,長6-8mm,寬約5mm,暗褐色,兩側有窄翅。花期4月,球果10月下旬成熟。[1]
植物種屬
為杉科杉木屬植物杉木。
分布區域
廣泛栽培於我國長江流域及秦嶺以南地區。
生長環境
喜生長在山的中、下部,土層深厚,質地疏鬆,富含有機質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壤中,忌鹽鹼地。
藥用價值
一、
功能:祛風止痛,散濕毒。
主治:風濕骨節疼痛,胃痛,腳氣腫痛,帶下,跌打損傷,臁瘡。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0-30g;或為散,或酒浸。外用:適量,煎水浸泡;或燒存性,研末調敷。
相關論述:
1、《本草圖經》:「煮汁,浸捋腳氣。」
2、《生草藥性備要》:「浸酒,祛風止痛。」
相關配伍
1、治腳氣發作,惡寒發熱。兩足腫大,心煩體痛垂死者,杉木節四兩,檳榔七個,大腹皮(酒洗)一兩,青橘葉四十九片。上細切,作一服。用順流水三升,煎至一升,分作三服,一日服盡。如大便通利黃水,其病除根;未愈,過數日再煎一劑服之,病根去為度。(《醫學正傳》)
2、治妊娠內挾寒冷,腹中冷痛,杉木節半斤(燒存性),乾薑一兩(燒存性)。上搗羅為散,溫酒調下一大錢。不拘時。(《普濟方》黑神散)
3、治血傷兼帶下不止,杉木節(燒灰存性),楮皮紙(燒灰)各等分。研令勻細。每服二錢匕,米飲調下。(《聖濟總錄》杉節散)
4、治臁瘡黑爛,用多年老杉木節燒灰,麻油調敷,箬葉隔之,絹帛包定,數貼而愈。(《醫林四書》)
採收加工:全年均可採收,鮮用或曬乾。[2]
二、
拼音Shā Mù Jié
別名杉節(《生草藥性備要》)。
出處《本草圖經》
來源為杉科植物杉枝幹上的結節。
功能主治治腳氣,痞塊,骨節疼痛,帶下,跌扑血瘀。
①《本草圖經》:"煮汁,浸捋腳氣。"
②《生草藥性備要》:"浸酒,祛風止痛。"
③《嶺南採藥錄》:"治諸瘡,心氣痛,骨節疼痛。"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入散劑或浸酒。外用:煎水浸漬或燒存性研末調敷。
複方
①治腳氣,脅有塊:杉木節一大升,橘葉(切)一大升(北地無葉,可以皮代之),大腹檳榔七枚(合子碎之),童子小便三大升。共煮取一大升半,分兩服。若一服得快利,即停後服。(柳宗元杉木湯)
②治血傷兼帶下不止:杉木節(燒灰存性)、楮皮紙(燒灰)各等分。研令勻細,每服二錢匕,米次調下。(《聖濟總錄》杉節散)
③治從高墜損,心胸惡血不散:杉木節(細銼)七兩,蘇枋木五兩(細銼,以水一斗。煎取一升,去滓),醋五合(入於蘇枋木汁內)。將杉木於一砂盆內,以慢火炒,旋旋滴蘇枋木醋汁相和,炒令汁盡,停冷,搗細羅為散。每服以童子熱小便調下三錢,日三、四取,化下惡血。(《聖惠方》杉木節散)
④臁瘡黑爛:多年老杉木節燒灰,麻油調敷,箬葉隔之,絹帛包定。(《救急方》)
三、
拼音Shā Mù Jié
別名杉節
出處出自《本草圖經》。
來源藥材基源:為杉科植物杉木枝幹上的結節。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unninghamia lanceolata(Lamb.)Hook.[Pinus lanceolata Lamb.]
採收和儲藏:全年均可採收,鮮用或曬乾。
原形態常綠喬木,高達30m,胸圍達2.5-3m。幼樹樹冠尖塔形,大樹樹冠圓錐形。樹皮灰褐色,裂成長條片脫落。大枝平展,小枝近對生或輪生。葉在主枝上輻射伸展,在側枝上排成二列狀,條狀披針形,革質,微彎,堅硬,長2-6cm,邊緣有細齒,上面中脈兩側有窄氣孔帶、下面沿中脈兩側各有1條白粉氣孔帶。雌雄同株;雄球花圓錐狀,簇生枝頂;雌球花單生或2-4個集生枝頂,卵圓形,苞鱗與珠鱗結合而生,珠鱗先端3裂,腹面具3胚珠。球果近球形或卵圓形,長2.5-5m,徑3-4cm,苞鱗三角狀寬卵形,宿存。種子長卵形,扁平,長6-8mm,寬約5mm,暗褐色,兩側有窄翅。花期4月,球果10月下旬成熟。
生境分部廣泛栽培於我國長江流域及秦嶺以南地區。
性味辛;性微溫
功能主治祛風止痛;散濕毒。主風濕骨節疼痛;胃痛;腳氣腫痛;帶下;跌打損傷;臁瘡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0-30g;或為散,或酒浸。外用:適量,煎水浸泡;或燒存性,研末調敷。
各家論述
1.《本草圖經》:煮汁,浸捋腳氣。
2.《生草藥性備要》:浸酒,祛風止痛。
3.《嶺南採藥錄》:治諸瘡,心氣痛,骨節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