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殺妻求將(漢語成語)

漢語成語
圖片來自 學習力

殺妻求將[shā qī qiú jiàng]

殺妻求將(拼音:shā qī qiú jiàng)是一則來源於歷史故事的成語,成語有關典故最早出自於西漢·司馬遷《史記·孫子吳起列傳》。「殺妻求將」的原義是春秋時,吳起殺掉妻子以求得到魯國的信任和重用;在句子中可充當謂語;含貶義。

目錄

基本信息

  • 中文名:殺妻求將
  • 拼 音:shā qī qiú jiàng
  • 注音字母:ㄕㄚ ㄑㄧ ㄑㄧㄡˊ ㄐㄧㄤˋ
  • 成語出處:《史記·孫子吳起列傳

成語出處

齊人攻魯,魯欲將吳起。吳起取齊女為妻,而魯疑之。吳起於是欲就名,遂殺其妻,以明不與齊也,魯卒以為將。將而攻齊,大破之。(西漢·司馬遷《史記·孫子吳起列傳》)後人據此概括出成語「殺妻求將」。

成語典故

吳起在魯國時,齊國派遣軍隊攻打魯國。吳起請求擔任將軍率軍出征,有人就提出,吳起的妻子是齊國人,把魯國的軍隊交給吳起不放心。吳起為了表明心志,回家把臥病在床的妻子殺死,取得了魯國君王的信賴。

魯國君王終於把兵權交給吳起,吳起率領軍隊成功擊退了齊軍。吳起殺妻求將之事,未能喚起人們對他的尊敬,反而招致更多非議。其時,有人又向魯國君王說吳起曾跟過一代宗師曾參學習,說他百行以孝為先,必要時會影響他的戰事職責。鑒此種種,吳起聽在耳里,記在心上,至吳母去世,吳起拒不奔喪。引起曾參對他的所作所為極之不滿,認為吳起是一個無德無義之人。許多人也抨擊吳起殺妻求將,是純粹的名利之徒,士大夫也對其群起而攻之,吳起只能逃到了魏國。在魏國,魏文侯比較賞識吳起,不顧流言任用吳起,一時之間魏國稱霸中原。可是魏文侯死了之後,又有人借題發揮,吳起只能躲到楚國。楚國又很多人對吳起有微詞,幸虧楚王開明,讓吳起推行改革,結果楚國國富民強,諸侯皆患之。但吳起變法如同商鞅變法一樣,損害了不少宗室貴戚的利益。楚悼王一死,宗室大臣作亂,進攻吳起,吳起避走至王屍旁伏匿。叛軍以箭向吳起亂射,連悼王屍體也中箭。太子即位後,誅殺射死吳起及中悼王屍體者,因此滅族至七十餘家。 [1]

成語寓意

在該典故中,吳起為了成就自己的功名利祿殘忍殺害自己的妻子,這種做法實在不足取。也顯示了其靈魂陋的一面。追求富貴安樂和功名利祿,無可厚非,關鍵是以何種手段達到目的。換言之,追求名利應採取正當手段,應以利己又利人為終極追求,以利己不損人,不傷天害理,甚至不滅絕人性為基本底線,不能不擇手段、不惜任何代價地謀求成功。該典故也昭示現代人尤其是青年學子:樹立遠大抱負,及早確立人生目標,制定好人生規劃,固然重要,但是目標確定以後如何實現更為關鍵,不能為了實現理想和目標而不擇手段。為此要不斷加強自我修養堅持原則,有責任,有擔當,端正心態嚴守道德底線和法律底線,多做惠及天下之事,切勿為追求利益、實現個人目標而不擇手段,進而做出危害他人、出賣朋友、貽害天下之事。要知道:道德常常能彌補智慧缺陷,而智慧卻永遠填補不了道德的空白。

成語運用

成文用法:「殺妻求將」在句子中可充當謂語;用來比喻人為追求功名利祿而不惜忍心害理,含貶義。

運用示例

  • 唐·房玄齡等《晉書·卷四八·段灼傳》:「吳起貪官,母死不歸,殺妻求將,不孝之甚。」
  •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公謂曰:『吳起殺妻以求將,此殘忍之極,其心不可測也。』」
  • 明·黃道周《廣名將傳》:「吳子忍人,怒誅笑謗。母死不歸,殺妻求將。」

殺妻求將的例句:

[2] 1、這位法官殺妻求將,案子落在他手上,總是公正對待。 2、戰國有吳起殺妻求將,三國有劉安殺妻獻食。 3、圖名利殺妻求將,謀軍心同甘共苦。

殺妻求將成語接龍

[3] ▶殺妻求將→將無做有→有枝添葉→葉瘦花殘→殘渣餘孽→孽障種子→子虛烏有→有根有底→底死謾生→生花之筆→筆底超生→生齒日繁→繁絲急管→管仲隨馬→馬上看花→花樣新翻→翻箱倒籠→籠中之鳥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