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杀妻求将(汉语成语)

汉语成语
圖片來自 学习力

杀妻求将[shā qī qiú jiàng]

杀妻求将(拼音:shā qī qiú jiàng)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成语有关典故最早出自于西汉·司马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杀妻求将”的原义是春秋时,吴起杀掉妻子以求得到鲁国的信任和重用;在句子中可充当谓语;含贬义。

目录

基本信息

  • 中文名:杀妻求将
  • 拼 音:shā qī qiú jiàng
  • 注音字母:ㄕㄚ ㄑㄧ ㄑㄧㄡˊ ㄐㄧㄤˋ
  • 成语出处:《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成语出处

齐人攻鲁,鲁欲将吴起。吴起取齐女为妻,而鲁疑之。吴起于是欲就名,遂杀其妻,以明不与齐也,鲁卒以为将。将而攻齐,大破之。(西汉·司马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后人据此概括出成语“杀妻求将”。

成语典故

吴起在鲁国时,齐国派遣军队攻打鲁国。吴起请求担任将军率军出征,有人就提出,吴起的妻子是齐国人,把鲁国的军队交给吴起不放心。吴起为了表明心志,回家把卧病在床的妻子杀死,取得了鲁国君王的信赖。

鲁国君王终于把兵权交给吴起,吴起率领军队成功击退了齐军。吴起杀妻求将之事,未能唤起人们对他的尊敬,反而招致更多非议。其时,有人又向鲁国君王说吴起曾跟过一代宗师曾参学习,说他百行以孝为先,必要时会影响他的战事职责。鉴此种种,吴起听在耳里,记在心上,至吴母去世,吴起拒不奔丧。引起曾参对他的所作所为极之不满,认为吴起是一个无德无义之人。许多人也抨击吴起杀妻求将,是纯粹的名利之徒,士大夫也对其群起而攻之,吴起只能逃到了魏国。在魏国,魏文侯比较赏识吴起,不顾流言任用吴起,一时之间魏国称霸中原。可是魏文侯死了之后,又有人借题发挥,吴起只能躲到楚国。楚国又很多人对吴起有微词,幸亏楚王开明,让吴起推行改革,结果楚国国富民强,诸侯皆患之。但吴起变法如同商鞅变法一样,损害了不少宗室贵戚的利益。楚悼王一死,宗室大臣作乱,进攻吴起,吴起避走至王尸旁伏匿。叛军以箭向吴起乱射,连悼王尸体也中箭。太子即位后,诛杀射死吴起及中悼王尸体者,因此灭族至七十余家。 [1]

成语寓意

在该典故中,吴起为了成就自己的功名利禄残忍杀害自己的妻子,这种做法实在不足取。也显示了其灵魂陋的一面。追求富贵安乐和功名利禄,无可厚非,关键是以何种手段达到目的。换言之,追求名利应采取正当手段,应以利己又利人为终极追求,以利己不损人,不伤天害理,甚至不灭绝人性为基本底线,不能不择手段、不惜任何代价地谋求成功。该典故也昭示现代人尤其是青年学子:树立远大抱负,及早确立人生目标,制定好人生规划,固然重要,但是目标确定以后如何实现更为关键,不能为了实现理想和目标而不择手段。为此要不断加强自我修养坚持原则,有责任,有担当,端正心态严守道德底线和法律底线,多做惠及天下之事,切勿为追求利益、实现个人目标而不择手段,进而做出危害他人、出卖朋友、贻害天下之事。要知道:道德常常能弥补智慧缺陷,而智慧却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空白。

成语运用

成文用法:“杀妻求将”在句子中可充当谓语;用来比喻人为追求功名利禄而不惜忍心害理,含贬义。

运用示例

  • 唐·房玄龄等《晋书·卷四八·段灼传》:“吴起贪官,母死不归,杀妻求将,不孝之甚。”
  •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公谓曰:‘吴起杀妻以求将,此残忍之极,其心不可测也。’”
  • 明·黄道周《广名将传》:“吴子忍人,怒诛笑谤。母死不归,杀妻求将。”

杀妻求将的例句:

[2] 1、这位法官杀妻求将,案子落在他手上,总是公正对待。 2、战国有吴起杀妻求将,三国有刘安杀妻献食。 3、图名利杀妻求将,谋军心同甘共苦。

杀妻求将成语接龙

[3] ▶杀妻求将→将无做有→有枝添叶→叶瘦花残→残渣余孽→孽障种子→子虚乌有→有根有底→底死谩生→生花之笔→笔底超生→生齿日繁→繁丝急管→管仲随马→马上看花→花样新翻→翻箱倒笼→笼中之鸟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