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朱灣鎮以駐地朱灣命名,原名朱家灣,系自然古集鎮,因昔有朱姓始居,沛河至此折向成灣繞流西南而得名。明嘉年屬拾紫鄉朱灣集鎮,清屬定城西鄉朱家灣保,民國定遠縣八大古鎮之一,歷史之悠遠,昔日之繁華,有古蹟"西土屏番"為證。[1]

目錄

地理位置

朱灣鎮位於定遠縣城西南20公里處,南距省會85公里,西距淮南50 公里。1949年設鄉,1989年改鄉為鎮,全鎮國土面積71.49平方公里,轄7個行政村,168個村民小組,常住人口15783人(2017年) ,均為漢族。

歷史沿革

抗日和解放戰爭中,朱灣作為轄16個鄉的海清區(因紀念余海清)駐地,領導人民驅日寇,反壓迫求解放。在血與火的洗禮中,朱灣先後輸送和培養了一大批仁人志士,有70多位烈士為國捐軀,建國後走上副廳級以上領導崗位的有60多人。

該鎮地處丘陵地帶,平均海拔60米,年平均氣溫14.8、平均降水量900,無霜期210天,易旱。建國後隨着引淮電灌站和齊顧鄭,雙河兩大水庫的建成,全鎮農田大部分得到灌溉,生產生活條件相對改善。[2]

社會經濟

隨着中央和地方各級政府對農村一系列扶持政策的出台,朱灣鎮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經濟建設成績顯著,集鎮建設日新月異,交通能源,文化教育,衛生、郵電通訊等社會服務事業日趨完善。

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通過上級扶持資金和農民自籌資金相結合,先後修通了長4.5公里的通村柏油路,長3.5公里的朱灣至任武楊村水泥路,通村隊砂石路里程達30公里,徹底解決了群眾出行難問題。

農田水利建設大力改觀,通過政府投入,農民集資,轉變經營權等方式,先後建成了6座小(二)型水庫,數百口當家塘和4座水電站,開挖、疏通渠道長達50公里,蓄內水達100萬方,外水隨需隨引,有效的解決了農業用水問題。

大力發展農業

全鎮耕地面積47037畝,水田23742畝,旱地23295畝。黨委政府,堅持以經濟效益為中心,以增收為目的,市場為導向,依靠科技,不斷調整產業結構。穩定小麥、大麥、水稻、玉米糧食產量,擴大朱灣村蔬菜,宋崗村經果林基地植經濟楊幾十萬棵;養殖業迅猛發展,年出欄特產定遠豬1萬頭,新品種生豬頭,山羊3000隻,龍蝦、牛蛙等特種養殖近千畝,農民收入逐年增加。

集鎮建設日新月異

為加快新農村建設步伐,充分發揮小集鎮的輻射能力,先後引進外資和吸引民資千萬元,改造破舊門面房數百間,盤活煤建閒置土地,改建居民新村(現已入住),新開一條700米的集、商、貿、居住為一體的商貿街,拓寬1.3公里永吳路穿街段至8米,增加集鎮容納力;成立環衛所,開挖改造下水道,主要街道,架設太陽能路燈,集鎮面貌煥然一新。

社會服務設施日趨完善

隨着縣十大民生工程,永吳路水泥路的建成,朱灣鎮的對外交通徹底改變,每天都有班車通往合肥、蚌埠、淮南、滁州等城市。完善電網改造,電力充足,建好一座程控機房,架設兩座通訊接收塔,一座有線電視接收站,郵電通訊,國際互連網覆蓋全鎮;興建一座自來水廠,擴建鎮衛生院,新增先進醫療設備;加大教育投入,興建了中、小學教學樓,配備了電腦,建成一座中學學生公寓,不斷引進優秀教師,優化教學布局,2006年考入重點高中81人,普通高中74人,位居全縣第三。

招商引資,工業生產成績斐然

黨委、政府規範部門執法行為,構建公平、誠信的交易環境,結合文明創建,提高市民素質,開展"我為朱灣樹形象"活動,大力營造良好的投資環境,先後建成宋崗工業小區和鎮南工業園區,建材製品暢銷周邊數十個鄉鎮,遠銷長豐、肥東,年工業生產總值達5000萬元。[3]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