札達李季瓦特蟲
札達李季瓦特蟲 |
![]() |
中文名:札達李季瓦特蟲 外文名:Rikivatella zandaensis Wang sp. nov. 形成時代:晚三疊世 產 地:西藏自治區 阿里地區扎達縣 |
札達李季瓦特蟲是發現於西藏自治區阿里地區扎達縣的晚三疊世時期化石。 [1]
目錄
札達李季瓦特蟲特徵描述
殼圓球形,海綿狀結構,分3層;外殼表面具圓形乳頭狀突起,乳突均勻分布於殼表,總數70~80個;
通常乳突頂部無刺,少數有形成三棱刺趨勢;乳突與突間凹隙皆穿孔,壁孔分布均勻,圓形,孔徑、孔間區寬度近等,每一乳突上有孔7~8個;
中殼較大,內殼顯著較小,三殼層間有放射槓連接。
外殼徑100~150μm,中殼徑80μm,內殼徑28μm,乳突徑18μm,孔徑與孔間區寬皆3.8μm,乳突高7μm。
札達李季瓦特蟲保存單位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逸夫博物館。
標本護照信息
平台資源號:2342C0001000002280 資源編號: F001002280
資源名稱: 札達李季瓦特蟲 資源外文名稱: Rikivatella zandaensis Wang sp. nov.
產地:阿里地區扎達縣 省:西藏自治區 國家:中國(China)
標記信息(類型與特徵信息)
資源歸類編碼: 23171111103 放射蟲類 主要用途: 科學研究;其他
資源形成時代:(可選項) 晚三疊世(T3) 地質產狀或層位:(可選項) 蘭成曲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