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源
基本信息
拼音
běn yuán
引证详解
1、源头。
①汉·王充 《论衡·效力》:" 江河之水,驰涌滑漏,席地长远,无枯竭之流,本源盛矣。"
②宋·王禹偁 《盐池十八韵》:"本源皆泻卤,异端亦咸鹾。"
2.借指事物的根源,起源。
①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序志》:"君臣所以炳焕,军国所以昭明,详其本源,莫非经典。"
②宋·司马光 《进修心治国之要札子状》:"夫治乱、安危、存亡之本源,皆在人君之心。"
③清·陈梦雷 《绝交书》:"或者年兄戒迷复之凶,敦报德之义,遡泉荫之本源,悔下石之机智,补牍详陈,无所隐讳。"
④孙中山 《人格救国》:"近来科学中的进化论家说,人类是由极简单的动物,慢慢变成复杂的动物……所以人的本源便是动物。"
3.根本。指事物的最重要方面。
①南朝·梁·刘勰 《文心雕龙·情采》:"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此立文之本源也。"
②唐·杜甫 《信行远修水筒》诗:"秉心识本源,於事少凝滞。"
③宋叶适《科举》:"四患不除,而朝廷於人才之本源,戕贼斲丧,不复长育,则宜其不足於用也。"
④宋·陆游 《读<老子>》诗:"正尔分章句,谁欤达本源?"
⑤清·恽敬 《<姚江学案>书后》二:"此皆议论之时,枝叶波流偶然相及,非为学之本源。"
⑥ 廖仲恺 《国民的努力》:"必须先从本源着手,把政治上的障碍物扫清,这是我们应努力的第一着。"
哲学"本源"
本源,"本原"、"本元":指世界的来源和存在的根据。希腊文原义是开始,又译为始基。亚里士多德认为,一切存在物都由本源构成,一切存在物最初都从其中产生,最后又复归为它。古希腊米利都学派首先提出和探讨了世界本原这个重要的哲学问题,开创了哲学本体论的研究。
后来希腊哲学家围绕这一问题提出了各种不同的看法,一部分哲学家认为万物的本原是物质性的元素,如水、火、气,以及原子,另一部分哲学家认为本原是抽象的原则,如毕达哥拉学派认为是数,爱利亚学派认为是存在等。
本源一词为以后西方哲学家所沿用,和哲学基本问题相联系。主张世界只有一种本原的称为一元论,认为世界本原是物质的,即是唯物主义一元论,认为世界本原是精神的,即是唯心主义一元论;主张世界有物质和精神两种互不依赖、彼此独立的本原的称为二元论。恩培多克勒他首次把二分法引入了本原理论,即运动的本原不是一个,而是彼此相对的两个。
留基波和德谟克里认为,充实和空虚,即存在和非存在才是事物的本原。差别也是事物的本原,即形状,次序和位置。所以正确的判断形状,次序和位置也是正确对待事物的本源。
马克思主义的物质决定意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单一决定论形成,归根到底是源于对整个世界认识的物质一元论或物质本源论。
世界本身的来源、世界的一般内容和组成部分,存在于世界之中的各种事物是世界的本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