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本尼迪克特試劑

本尼迪克特試劑,也稱班氏試劑、本尼迪克試劑、本尼迪特試劑、本尼迪克試液或班乃德試劑,是一種淺藍色化學試劑,為斐林試劑的改良試劑。[1]

[]

目錄

本尼迪特試劑

本尼迪特試劑本尼迪特試劑也稱班氏試劑、本尼迪克試劑、本尼迪克試液或班乃德試劑,是一種淺藍色化學試劑。本尼迪克特試劑本尼迪特試劑是斐林試劑的改良試劑,它與醛或醛糖反應生成紅黃色沉澱。它是由硫酸銅、檸檬酸鈉和無水碳酸鈉配置成的藍色溶液,可以存放備用,避免斐林溶液必須現配現用的缺點。反應原理檸檬酸鈉和Cu2+生成絡合離子,此絡合離子與葡萄糖中的醛基反應生成紅黃色沉澱。配製173克檸檬酸鈉和100克無水碳酸鈉溶解於800毫升水中。再取17.3克結晶硫酸銅溶解在100毫升水中,慢慢將此溶液加入上述溶液中,最後用水稀釋到1升,當溶液不澄清時可過濾之。與還原糖反應加熱生成紅黃色沉澱。與斐林試劑的區別(1)其配方與斐林試劑不一樣,其配方為:①400mL水中加85g檸檬酸鈉和50g無水碳酸鈉;②50mL加熱的水中加入8.5g無水硫酸銅。製成溶液;③把溶液倒入檸檬酸鈉-碳酸鈉溶液中,邊加邊攪,如產生沉澱可濾去。(2)其反應原理與斐林試劑略有差別。利用斐林試劑鑑定時,斐林試劑甲和斐林試劑乙直接反應生成Cu(OH)2,Cu(OH)2和可溶性還原糖反應產生磚紅色沉澱。而本尼迪特試劑中Cu(OH)2的產生卻是這樣的:檸檬酸鈉和碳酸鈉均為強鹼弱酸鹽,在水中它們均可水解產生OH-,與檸檬酸鈉-碳酸鈉溶液和CuSO4溶液混合時,Cu2+和OH-結合,生成Cu(OH)2,Cu(OH)2與還原糖中的醛基反應生成磚紅色沉澱。(3)兩種試劑的保存方式不同。斐林試劑甲和斐林試劑乙可強烈產生Cu(OH)2,Cu(OH)2很容易沉澱析出,因此斐林試劑一般為現用現配;而本尼迪特試劑的配方中,檸檬酸鈉-碳酸鈉為一對緩衝物質,產生的OH-數量有限,與CuSO4溶液混合後產生的濃度相對較低,不易析出,因此該試劑可長期保存。(4)本尼迪特試劑與斐林試劑只適用於還原性糖(如葡萄糖)的鑑定,不用於非還原性糖(如蔗糖)的鑑定。當然,無論用本尼迪特試劑還是斐林試劑,歸根結底都是Cu(OH)2與醛基在沸水浴加熱條件下反應而生成磚紅色的Cu2O沉澱,兩者反應現象一樣,這就是二者的相同之處。

注意事項

如果溶液中還原糖含量較低,產生的氧化亞銅便會較少,試驗後只會有綠色、混濁的黃色或橙色等。 在酸性環境中,Cu2+會變得較為穩定,不容易發生反應,所以不能進行試驗。 醇和醛在這測試亦會產生磚紅色沉澱物,因為兩者都具有在這試驗中產生作用的官能團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