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瓜(詩經)
【原文】
投我以木瓜①,
報之以瓊琚②。
匪報也,
永以為好也。
投我以木桃,
報之以瓊瑤③。
匪報也,
永以為好也。
投我以木李,
報之以瓊玖④。
匪報也,
永以為好也。
【注釋】
①投:投送。
②瓊:美玉。琚(ju)佩玉。
③瑤:美玉。
④玖(jiu):淺黑色的玉。
【譯文】
你用木瓜送給我,
我用美玉回報你。
美玉不單是回報,
也是為求永相好。
你用木桃送給我,
我用瓊瑤作回報。
瓊瑤不單是回報,
也是為求永相好。
你用木李送給我,
我用瓊玖作回報。
瓊玖不單是回報,
也是為求永相好。[1]
【讀解】
投桃報李」這個成語,應當與這詩的立意有關(該成語也出自《詩.大雅》中的《抑》),只不過是作為報答的東西更貴重,情意更深厚。本詩在這裡說的是男女兩情相悅。
來而不往非禮也。這是我們這個禮儀之邦的習慣和規矩。一般交往中是如此。男女交往中更是如此。男女交往中的「投桃報李」,已不止是一般的禮節,而是一種禮儀。禮物本身的價值已不重要,象徵意義更加突出,以示兩心相許,兩情相悅。
西方人是否還有這種傳統不清楚,但我們從美國作家歐.亨利的小說《麥琪的禮物》中讀到過類似「投桃報李」的故事,只是其中充滿着悲劇色彩。
如今我們似乎已不太看重儀式了。其實,儀式在我們的生活中有着非常特殊的作用,不可或缺,正如我們不能缺少陽光和空氣一樣。儀式絕不是一種空洞的形式,總與特定的意義相聯繫。男女交往可以減去不必要的形式,卻不可不有「投桃報李」的儀式。[2]
簡介
《詩經》是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它匯集了從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五百多年間的詩歌三百零五篇。〈詩經〉在先秦叫做〈詩〉,或者取詩的數目整數叫《詩三百》,本來只是一本詩集。從漢代起,儒家學者把《詩》當作經典,尊稱為《詩經》,列入「五經」之中,它原來的文學性質就變成了同政治、道德等密切相連的教化人的教科書,也稱「詩教」。[3]
《詩經》中的三百零五篇詩分為風、雅、頌三部分。「風」的意思是土風、風謠,也就是各地方的民歌民謠。「風」包括了十五個地方的民歌,即「十五國風」,共一百六十篇。「雅」是正聲雅樂,是正統的宮廷樂歌。「雅」分為「大雅」(用於隆重盛大宴會的典禮—)和「小雅」(用於一般宴會的典禮),一共有一百零五篇。「頌」是祭祀樂歌,用於宮廷宗廟祭祀祖先,祈禱和讚頌神明,現存共四十篇。《詩經》的三百零五篇詩歌,廣泛地反映了當時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內容涉及政治、經濟、倫理、天文、地理、外交、風俗、文藝各個方面,被譽為古代社會的人生百科全書,對後世產生過深遠的影響。[4]
《詩經》編輯成書的年代約在春秋後期,據說孔子曾經刪定過〈詩經〉。到漢代,傳授《詩經》的有四家。齊國轅固所傳的《詩》叫《齊詩》,魯國申培所傳的《詩》叫《魯詩》,燕國韓嬰所傳的《詩》叫《韓詩》,魯國毛亨所傳的《詩》叫《毛詩》。東漢時,《毛詩》得到了官方和學者們的認同,逐漸盛行,齊、魯、韓三家《詩》逐漸衰落以至亡佚。現在我們見到的《詩經》,就是毛亨傳下來的,我們這裡選錄的《詩經》,原文主要依據清代阮元校訂的《十三經註疏》,並廣泛參考了其他研究《詩經》的專著。 [5]